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10日讯 元宵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被称为元宵节。

马上就到元宵节啦!对于充满仪式感的日照人来说,绝对不能马马虎虎!赏花灯、猜灯谜、逛庙会、吃元宵、做鱼灯、照毛虫、蒸面灯,一个都不能少!

赏花灯

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从“闹”这个字就可以看出元宵节繁华热闹的氛围。这几天,日照处处灯火汇聚,流光溢彩,尽是赏花灯的好去处。


明亮的灯火驱逐一切黑暗,而精美的花灯则代表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元宵节,记得和家人共赏一场花灯!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既能启迪智慧又有趣,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赏灯猜谜让元宵节的气氛热闹而温馨,也让“年”的氛围发酵得更加浓郁芬芳。

逛庙会

正月十五赶庙会也是日照老百姓的元宵节仪式感之一。这几天,日照一些景区纷纷举办民俗大庙会,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游玩祈福。


庙会现场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大家一边逛庙会、品美食,一边祈新福、求平安,处处洋溢着欢度元宵佳节的喜庆氛围。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最早叫“浮元子”,后称为“元宵”“汤圆”,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汤圆也好、元宵也罢,都是圆形,与月圆相呼应。


每年元宵节,日照人都不忘与家人一起吃上一碗元宵,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寄托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待。做鱼灯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成家廒头村世代传承制作鱼灯笼,小小一个纸灯笼历经三十二道工序方可制成。


在过去,每逢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大街小巷都会挂满形态各异的鱼灯笼。人们手提鱼灯笼走街串巷,寓意着“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热闹非凡。照毛虫

“照毛虫,照毛虫,照得毛虫害腚疼。针锥扎,麻线缝,看你还敢再逞能……”正月十五照毛虫,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


每年正月十五晚上,在日照大街小巷,孩子们手里都提着花花绿绿、形状各异的灯笼。“照毛虫”成为元宵节夜晚最温馨的回忆。

蒸“面灯” 在日照不少地方,都有正月十五蒸“面灯”的习俗。制作“面灯”需要先用面团做成各种形状,上锅蒸熟。正月十五晚上,把蒸好的面灯,插上灯芯点燃。


先点“属相灯”,人手一盏,相互祝福;再点带座的灯,分别放在门旁;草垛灯、仓龙灯、钱龙灯则分别放在牲畜圈、粮仓和钱柜上,祈求美好运势。

俗话说“不过十五都是年”,对于中国人来说,只要是没出正月十五我们的年就不算过完,年味儿也就还未散去。这些弥漫在冷冽空气中的烟火气,藏满了人们对团圆美满的期待,也是对年味儿最好的诠释。

愿我们都能用一碗甜甜的元宵、一夜璀璨的灯火,温暖彼此的心,点亮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闪电新闻记者 郭晶茹 陈悦溪 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