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张伟 通讯员 吴晗乐)小儿斜颈在新生儿及婴幼儿阶段需要重视。医疗实践证实,规范化的中医推拿治疗对患儿恢复有积极作用。把握治疗时机能防治畸形,促进康复。

先天性肌性斜颈主要表现为胸锁乳突肌局部病变。患儿颈部解剖结构出现异常,患侧胸锁乳突肌可触及梭形或椭圆形包块。头部通常偏向患侧,面部转向健侧。随着病程进展,患侧面部发育可能出现不对称。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小儿斜颈的发生涉及多个病理环节。胸锁乳突肌纤维化会导致局部挛缩,子宫腔内空间受限可引起颈部压迫。此外,局部血液循环不足会致使肌纤维变性,分娩过程中的颈部肌肉损伤也是重要诱因。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孩子的异常表现。许多斜颈患儿睡眠时会经常保持固定侧卧位,颈部转动明显受限,被动矫正时会出现抵抗。随访观察可见患侧面部和颅骨发育不对称,部分患儿还可能合并斜视、发育迟缓等症状。


中医推拿运用“筋脉相通”理论,实施系统治疗方案。治疗初期采用推揉及拿捏患侧胸锁乳突肌,能活血化瘀与消肿散结,改善局部血运供给,缓解肌肉痉挛,促使肿物消散。手法要轻缓柔和,避免强力按压,配合循经导推,疏通经络。治疗中期逐步加强揉捏手法,力度要适中,结合温和牵拉和头位矫正训练,能改善和恢复颈部活动。医生会根据患儿情况调整手法力度和频次。后期重点开展功能性训练,配合预防性推拿保健,按期评估。

注意观察婴幼儿的日常活动,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日常护理要点包括:保持颈部皮肤清洁干燥,注意保暖;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采用与斜颈相反的动作和姿势,以利于矫正。如:在玩耍时合理摆放玩具,吸引宝宝主动转头,培养良好的头位习惯;每次喂奶时可适当调整抱姿,促进患儿双侧颈部肌肉均衡发展。

医学实践表明,规范治疗对患儿康复有重要意义。及早发现并治疗的患儿恢复状况较好。治疗开始时间越早,康复效果越理想。建议家长发现宝宝颈部异常时及时就医,早期干预有助于预防面部不对称等并发症。定期复查也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家长需配合医生建议,保持耐心,持续关注孩子恢复情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