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积极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将海洋数字信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海洋数字信息产业的核心地位和发展路径。

“2024年,青岛首次提出了建立‘4+2+4’海洋产业体系,同时还制定了《青岛市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培育壮大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海开发、海洋电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改造提升海洋渔业、港口航运等优势产业。”

在青岛“两会”现场,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浩海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逄增伦认为,青岛在海洋数字信息产业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产业布局逐渐完善,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尽管青岛在海洋数字信息领域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一定的技术积累,但从整体上分析,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技术创新转化率不高、产业链协同能力不足,以及产业链上中小型科技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面临困难。”逄增伦分析。

以“技术创新转化率不高”为例,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海洋数字信息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和市场产品方面存在不足。

“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对接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机制,导致许多具有应用潜力的技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未能及时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为推进青岛海洋数字信息新兴潜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和规模效应,发挥青岛市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逄增伦列出了详尽的建议——

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强化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的紧密协作,建立更加开放的合作平台。通过促使产业需求与学术研究相互交融,推动海洋数字信息前沿科研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实际应用。同时,通过建立灵活、高效的合作机制,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政府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项目扶持、企业孵化等

设立海洋数字信息专项科技扶持资金,搭建创新资助平台,吸引社会资本;推进海洋数字信息技术赋能海洋传统产业,设立专项引导基金(产业基金、天使基金、股权私募基金等),孵化专精特新企业,完善全产业链配套;加快推进现代海洋产业试验场建设,打造典型海洋数字产业应用示范区,科学规划海上试验场,形成“一场多区”空间布局。

优先面向本地企业开放智慧海洋和海洋监测感知应用场景

积极构建海洋数字经济下的智能应用场景,优先面向本地企业,并向其提供开放的平台。鼓励本地企业参与应用场景的设计和优化,更好地满足本地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在激发本地企业在海洋数字信息领域创新活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建立一个紧密合作的生态系统,推动企业聚集与产业集群发展,实现以青岛市为桥头堡,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海洋数字信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指导中小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落地

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海洋数字信息高端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用于支付高端人才的高额薪酬补贴、住房保障等费用。政府负责制定引才政策,搭建引才平台。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与其他企业开展合作交流,共同打造产业链和创新链。通过产业生态的优化,提高人才对青岛海洋数字信息产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减少人才流失。

提升海洋综合感知能力,充分整合,进一步推动青岛市“智慧海洋”建设

以青岛沿海岸基为基础,优先建设高点监控,搭建海岸带智能感知网,实现海域、海岛全面防护;同时整合海洋环境观监测力量,在重点区域布设观监测设备,全面提升海洋综合感知能力;构建海洋大数据中心,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建立海洋综合管理平台,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搭建海洋产业服务平台,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建设运维保障基地,提升运维调度和服务运营能力。

  • 信息来源:界面山东 文 | 陈明一。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