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新岁,各地文博场所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特色主题展览和系列文化活动,吸引超7200万人次走进博物馆,共享历史文化盛宴。
蛇年春节假期,全国知名博物馆基本达到最大观众承载量,重磅文物进展厅,多业态文博活动不打烊,“文博热”持续走高。
辽宁省博物馆春节期间接待观众11.6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9.33%,特别展出的8000年前蛇衔蟾蜍纹筒形陶罐,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蛇纹图案。中国考古博物馆推出以陶器、玉器为主的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成就展,展出包括马家窑文化彩陶、红山文化陶塑人像等百余件重磅文物。
国家博物馆推出“四海一堂春新春文化展”,既有妇好鸮尊国宝重器,更有与春节密切关联的文物,呈现春与人宜、新岁恢宏的春节祈盼。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诸葛英良:鸮尊的蛇纹样,它在鸮尊的翅膀的位置,有扶摇直上的寓意,有更多的力量去赋予到它的身上。
文物展览精彩纷呈,文博活动以活态形式,展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
河南博物院,用文物复原的骨笛、编钟奏响古乐,新视听场场座无虚席。
观众 王敏伊: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小朋友的那种共鸣,更激发他对历史文化的兴趣。这一趟来得非常值。
今年春节,各地博物馆还推出了多项文化惠民举措:
江苏、浙江等地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黑龙江、新疆等地的博物馆增加讲解场次。
国家文物局初步统计,2025年春节期间,从初一到初七,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7264.87万人次;日均接待观众超1000万人次,较去年增长12.84%。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