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明)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二批21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名单,陕西省图书馆成功入选。
2008年,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在陕西省图书馆挂牌成立。同年,陕西省图书馆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负责全省古籍保护的业务指导、技术鉴定、人员培训、学术研究和日常工作。2015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批准在陕西省图书馆挂牌成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陕西传习所”。2019年,获批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证书。2024年,古籍修复组薛继民同志被聘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导师,并荣获2024年“陕西产业工匠人才”称号。由其领衔的“薛继民古籍修复创新工作室”,也荣获了2024年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荣誉称号。
自2008年至今,陕西省图书馆持续开展各项古籍修复工作,累计完成碑帖拓片8176张,珍贵古籍247部逾10万叶的修复保护工作,其中包括“陕西省图书馆馆藏一级善本《古今图书集成》修复保护项目”“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陕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修复与保护项目”等10项重大古籍修复保护项目。2024年,陕西省图书馆藏南宋刻元补明递修本《碛砂藏》修复保护项目入选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字节跳动公益合作的第二期古籍保护与利用公益项目。
凭借在古籍修复方面积累的工作经验和锻造出的人才队伍,陕西省图书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致力于全省乃至全国修复人才培养。联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先后承办3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累计邀请全国26位古籍研究和保护专家参与项目论证与修复实践指导工作,为20多个省份培养修复骨干人才近50人次。指导西北大学、西安博物院等10余家单位完成阶段性古籍修复任务和相关业务合作。长期面向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研究院、西安国家版本馆、西安博物院、碑林博物馆等多家古籍存藏单位开展古籍修复保护业务培训近1000课时。
除此之外,陕西省图书馆还大力开展古籍修复传统技艺展示与传统文化推广活动。与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多家中小学联合举办古籍保护与传统文化研学活动、中华传统雕版印刷体验活动;创立“兰台青缃 石渠千华——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品牌活动,累计接待数万名读者。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