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脑里的年味
■张超
九成监狱管理分局马家湖监区
记忆深处,有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像冬日的暖阳,驱散岁月的寒意,又似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我回到儿时那充满烟火味的除夕。
小时候,临近过年,整个村庄似乎被注入了一股子神奇的活力,家家户户都忙忙碌碌,对我而言,最期待的便是做豆腐脑。家里有个笨重的石磨,静默地待在角落,只有过年时才会被唤醒,开启一场充满仪式感的劳作。
腊月里,外公会提前把黄豆泡上,除夕当天,吸饱了水分的黄豆变得圆润饱满,待尽数打捞后,外婆便在一旁准备好干净的纱布、木桶。我和哥哥姐姐们兴奋地在他们身旁转来转去,眼睛却是一刻也不离开那些即将变成美味的黄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外公小心翼翼把黄豆一勺一勺地舀进石磨的小孔里,我和哥哥争着去推。石磨很沉,每转动一圈都要费好大的力气,但我们仍乐此不疲,仿佛是世上最有乐趣的游戏。随着石磨缓缓转动,浓稠的豆浆从磨盘边缘汩汩流出,带着一股清新的豆香。那香味,一下子就弥漫在整个屋子里,钻进我们的鼻子里,勾得我们馋虫直痒。外婆在一旁用勺子把豆浆细细刮到木桶里,眼神里满是温柔与期待。她不时叮嘱我们:“慢点儿,别摔着。” 可我们哪里肯慢下来,满心想着快点磨完,就能快点吃到美味的豆腐脑。
外婆拿来一块洗得泛白的细密纱布,轻轻抖开,仔细地摊开在竹编的筛子上。在她的手中,万物都像被施展了魔法,纱布边缘不可思议的平整服帖。随后,外婆小心地端起冒着热气的锅,将豆浆沿着锅边,缓缓倒入铺好纱布的筛子里。豆浆顺着纱布的纹理淅淅沥沥地落下,发出清脆的滴答声,落入下方的大瓦盆里。而豆渣则乖巧地留在纱布上,那纯白如奶的豆浆在瓦盆里越积越多,豆渣也被全部滤在竹筛上,拌上盐、葱花和外婆自酿的辣椒酱,又变成了一道风味独特的开胃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滤完豆浆,接下来就是煮豆浆了。外婆把豆浆倒进大锅里,生起火。我望见火洞里红色的火苗正舔舐着锅底。不多时,锅里就开始冒热气,豆浆的香气愈发浓郁。我们几个孩子围在锅边,眼睛瞪得溜圆,生怕错过什么精彩瞬间。随着热气越盛,锅里的豆浆开始翻滚,咕嘟咕嘟冒着泡。外婆娴熟利落地用勺子撇去表面的浮沫,我们都知道,这代表着豆浆即将煮好,心里愈加躁动了。
终于,豆浆煮好了。外婆把豆浆舀进一个大盆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调好的石膏水倒进去,轻轻搅拌均匀。随后用干净布盖好盆口,笑着对我们说:“都别急,耐心等着,马上就有豆腐脑吃啦。” 可我们怎么能等得住呢?每隔一会儿,就跑去揭开布看看,盼着豆腐脑能快点成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焦急的等待中,时间似乎变得无比漫长。终于,外婆说:“好了,孩子们,可以吃啦!” 我们欢呼雀跃围过去,外婆手持勺子,轻轻舀起一勺豆腐脑,放进碗里,再浇上精心熬制的卤汁,撒上翠绿葱花、金黄榨菜丁和喷香辣椒油。刹那间,一碗碗豆腐脑呈现在眼前,洁白似雪,卤汁红亮,葱花翠绿,色泽诱人,光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我顾不上烫,赶忙舀起一勺放进嘴里,豆腐脑滑溜溜的,丝绸一样,顺着喉咙就滑下去了,卤汁的香味瞬间在口腔里散开,辣意和香味交织,那滋味让我至今难忘。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豆腐脑,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
如今,过年的方式变了很多,超市里随时都能买到豆腐脑,但再也吃不出儿时那碗豆腐脑的味道。那不仅仅是一碗豆腐脑,更是一段无法复制的时光,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温暖,是漫长岁月里最珍贵的回忆。每当想起那碗豆腐脑,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流,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年味的童年。
原创征集
即日起,“安徽司法”推出特别策划【夜读】,原创文艺作品均可参与……
我们一直都在等
等一颗热爱生活 积极向上的心
等一双善于观察 发现美好的眼
等一支妙笔生辉 画龙点睛的笔
等一篇行云流水 拍案叫绝的文
或许您是一位笔走龙蛇、力透纸背的60后
或许您是一位走南闯北、爱好摄影的70后
或许您是一位热爱写作、衔华佩实的80后
或许您是一位个性鲜明、打破常规的90后
或许您是一位桀骜大胆,勇于创新的00后
我们将在这里,为心怀星辰大海的您提供一个原创作品展示的平台
我们将在这里感受您最真的思想和最美的心灵
我们一直期待着您的加入 ……
作品要求:
原创作品,内容健康;
体裁、形式不限,散文、诗歌、摄影、绘画、朗诵、视频等均可。
投稿方式:
邮箱:sft7000@163.com,投稿按“姓名+作品”的方式命名;
邮件中请注明姓名、单位、作品主题内容及联系电话,作品以邮件附件的形式上传。
策 划
安徽省法治宣传和研究中心
编辑:若七
校对:方航、辛文
审核:徐春节
安徽省司法厅出品
投稿专用邮箱sft7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