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家振 临沂报道


(沉浸式体验项目《跟着团长打县城》“攻城”场景。张家振/摄影)

“同志们,冲啊!”随着团长一声令下,嘹亮的冲锋号响起,游客们拿着道具大刀、步枪和长矛,跟随“八路军”冲进“沂州城”,军民载歌载舞在县城里的广场召开“古城解放庆祝大会”。

这是《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在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的红嫂家乡旅游区暨中国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看到的一幕。火爆全网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跟着团长打县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据红嫂家乡旅游区运营负责人介绍,在蛇年春节假期(正月初一至初七),景区在每天11﹕30和14﹕30各安排了一场《跟着团长打县城》,几乎场场爆满,初三、初四接待游客量超过1万人次,“春节超燃体验跟着团长打县城”话题连续五天登上抖音同城榜第一。

这也是继2024年国庆节假期“火出圈”以来,《跟着团长打县城》迎来的又一个客流高峰。此外,沉浸式红色演艺节目《苟队长娶亲》也因很强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受到游客青睐。

2月8日,记者从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蛇年春节假期,沂南县全县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68396人次,同比增长20.99%,营业收入22018430元,同比增长19.77%。

当地探索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在为红色旅游注入新理念、新内涵、新玩法的同时,也让红色文化随之“活”起来、火起来,有望为其他地区景区开发运营提供借鉴。

沉浸式体验项目“火出圈”

2月1日,蛇年正月初四。下午2点刚过,红嫂家乡旅游区古村戏台前的广场上就挤满了前来体验《跟着团长打县城》的游客。


(“攻打县城动员大会”。张家振/摄影)

“景区免费提供的大刀、步枪、长矛等道具和支队彩旗很快就发完了,自己给小孩买了一把‘壳子枪’玩具。”游客刘先生告诉记者,一家人还在景区门口特地租了几套八路军服装,“20元一套,可以增强现场体验感”。

据刘先生介绍,这已经是其“二刷”红嫂家乡旅游区了。“之前带小孩来过一次,但那时候还没有《跟着团长打县城》项目,只在古村落体验了沂蒙山区的红色抗战文化。”


(游客手拿道具前往“县城”。张家振/摄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跟着团长打县城》项目早在2023年五一假期就已上线,最初名为《跟着局长打县城》。2024年国庆假期,在网红直播带动下开始在网络上爆火,景区一度需要限流。

“我们设计了很多影视烟火的爆炸效果,以及沉浸式体验的玩法,让游客对攻城场面和过程更能感同身受,一下子就在网络上走红了。”红嫂家乡旅游区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根据《跟着团长打县城》体验流程,游客首先在古村戏台参加“攻打县城动员大会”,欣赏抗战歌曲和军民演出,最后在“团长”号召和带领下,一起前往“沂州城”城楼前的广场发起攻城战,在攻破城门后进入“县城”街道,一起参加“古城解放庆祝大会”。


(游客进城参加“古城解放庆祝大会”。张家振/摄影)

在蛇年春节假期,红嫂家乡旅游区举办2025新春贺年会,通过乡村节庆习俗游、古村古城体验游、红色文化沉浸体验游、非遗文化体验游等具有浓郁新春喜庆元素和红色文化元素的活动,让游客既可以“跟着红色去旅游”,也可以“跟着影视去旅游”。

例如,表现八路军利用婚嫁场合智取汉奸故事的红色沉浸式演艺节目《苟队长娶亲》每天10﹕30和13﹕30各安排一场演出,分别为剧场版和行进版。在行进版中,游客可以参与其中,从古村戏台跟随演员一路体验到古村西门,通过观看、体验红色演艺节目,感受革命岁月场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据了解,这些红色演艺节目以高度体验性和参与性备受游客喜爱,不仅改变了游客们的游玩方式,而且改变了单一的游客身份,既可以观看演出,也可以沉浸式参与其中,从游客变成了演员,实现了过把表演瘾的梦想。

“山村好莱坞”旅游扶贫模式

在红嫂家乡旅游区入口处,沂蒙魂纪念碑高高耸立,《斗牛》《沂蒙》《红高粱》等优秀影视剧和拍摄花絮宣传栏在道路两侧依次排开,对外展示出这一依托古山村打造的影视基地在影视产业中的地位。


(电影《斗牛》拍摄花絮展示板。张家振/摄影)

公开资料显示,红嫂家乡旅游区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景区总占地1129亩,由古山村、沂州城等组成。2008年以来,红嫂家乡旅游区边运营、边开发、边提升、边完善,逐步把位于沂蒙山区的小山村建成了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影视拍摄、红色革命教育、中小学生研学、餐饮住宿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远近闻名的“山村好莱坞”,拍摄了《沂蒙》《斗牛》《红高粱》《铁道飞虎》《沂蒙六姐妹》《永不磨灭的番号》等400余部影视剧,年接待游客量逾百万人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早在2007年,电视连续剧《沂蒙》摄制组在选址时,走遍了沂蒙山区6个县的200多个村庄,经过反复论证和研讨,决定将拍摄地设在常山庄村。根据影视剧拍摄需要,当地对山村古院落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新建、改建、修复了供拍摄红色影视剧专用的炮楼、戏台、古道、城门、围墙、古庙等设施。


(常山庄村保存完整的老院落和石板巷。张家振/摄影)

此外,为拓宽影视剧拍摄功能和范围,中国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还建成了功能齐全、能够拍摄年代剧的“沂州府”古县城,建有红色影视风情街、明清主题影视城、民国主题影视区、红嫂剧场等多个影视板块,可满足革命战争、农村建设、乡村文化及年代剧等多种题材剧的拍摄需求,吸引了众多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

常山庄村所在的马牧池乡,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和沂蒙红嫂精神的诞生地,涌现出了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第一人”明德英和创办战时托儿所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等英雄事迹和红色故事。

行走在以石头房子为代表的古村落,石碾、牛棚、鏊子(当地制作煎饼的工具)、独轮车等充满年代感的工具和设施,集中展现出20世纪20—30年代沂蒙山区人民的生活场景。


(电影《斗牛》拍摄主场景院落。张家振/摄影)

在一处农家小院,记者看到门口立有“《斗牛》拍摄主场景”的介绍牌,小院内的奶牛模型展现出电影拍摄时的场景。该电影由著名演员黄渤主演,获得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黄渤也凭借在此片中的出色表演捧回了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随着众多影视剧的热播,景区知名度也进一步上升。为进一步提升景区服务能力,红嫂家乡旅游区早在蛇年春节假期前就对外发布招商公告,对古城区域40余处商铺开展招商,大年初一至初七期间,各类小吃茶饮、演艺、古装汉服等从业者到景区开设商铺,免收摊位费。

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资料显示,为帮助群众增收,蛇年春节期间,红嫂家乡旅游区在景区内设置了旅游商品经营区域,有近百家商户和农户摆摊售卖当地农副产品,带动200余人就业,在发展文旅的同时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另据了解,为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力大的优势,在红嫂家乡旅游区发展起来后,常山庄村和周边几个村庄结对探索出了“红色影视文化基地+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就业扶贫”的红色旅游扶贫“常山模式”,村民可在景区从事售票员、导游、酒店服务员、保安、保洁等工作,月收入最高达3000元左右,还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兼职当群演赚取收入。

(编辑:石英婧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