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坂坡之战,史书记载得很清楚。

《三国志 先主传》: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操大获其人众辎重。

曹操南下荆州,刘备带着十余万百姓南下,曹操担心刘备占据江陵城这个战略要地,于是率领五千精骑追赶刘备,一天一夜跑了三百余里路,在当阳长坂追上了刘备。

双方大战,刘备大败,抛弃妻子儿女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曹操俘虏了刘备的部众及辎重,曹纯还俘虏了刘备的2个女儿和徐庶的母亲。

张飞



《三国志 张飞传》: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刘备逃走的时候,让张飞率领20个骑兵断后,张飞守住河岸,拆毁河桥,怒目而视,手指长矛,大叫说:我是张益德,谁敢前来与我决一死战。

曹操军队没有敢靠前的,刘备得以免于一难。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张飞率领20余人就能阻挡曹操大军的追击?有三个原因:

1、张飞拆毁河桥。

史书记载得很清楚,张飞守住河岸,拆毁河桥,桥都坏了,曹兵根本过不去。

张飞毁坏了河桥,曹军过不去



这条河到底是哪条河?

很可能是如今流经湖北当阳的沮河或者漳河,沮河宽度从10米到400多米不等,漳河宽度为160米左右,沮河和漳河本是两条河,从西北往南流,两河近似平行,在当阳两河口汇成一条河,再往南流,汇入荆州地区的长江之中。

这么宽的河,张飞把河桥拆了,守在对面,换了谁也过不去啊。

曹操部下都是骑兵,又没有水军,又没有船只,桥又坏了,哪怕再多人也不敢追击啊,这个时候的河桥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哪怕张飞一个人守,曹军也不过去,这是物理隔离。

况且张飞本来就有万人敌的称号,这还是曹魏阵营的郭嘉、程昱等人评价的,这说明张飞的名声在曹营如雷贯耳,曹兵将领肯定认识张飞的,因此不敢冒险过河。

张飞是万人敌,一般人不敢挑战



这两条河比较深,深度从0.4~10.6米不等,也不容易直接从河水中过去,桥也没有,船也没有,想要去找桥和船,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过张飞这一关,还不一定追得上刘备。

2、曹操兵力不足

《三国志 先主传》: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

刘备南下的时候,刘琮身边及荆州很多人归属刘备,刘备到当最时,有部众十余万人,辎重数千两,每天只能走十余里。

这也是刘备被曹操追上的原因,曹操在长坂坡之战击败刘备之后,跟随刘备的这些部众、辎重全部被俘虏,曹操赶到当阳的只有骑兵先锋,步兵可能跟在后面。

曹操俘虏了刘备十余万部众



此时的曹操手下俘虏了十几万人,这些人全部需要军队来看管,还有数千两车的辎重,同样需要军队来看管,还俘虏了刘备手下的军队。

曹操南下追击刘备的骑兵总共才5000人,看管这十余万人就不太够了,更不用说追击刘备了。

3、曹操目的不是抓刘备

《三国志 先主传》: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

曹操为什么要追击刘备,史书也记载得清清楚楚,曹操南下时,刘琮举荆州投降,只有刘备不愿意投降,带着十余万部众继续南下。

曹操的目的拿下江陵



刘备南下的目的是是江陵,江陵是荆州南郡的治所,也是江汉平原重要的战略要地,掌握荆州必先控制南郡,控制南郡必先控制江陵。

江陵城储存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刘备想到江陵城,以此作为自己的基地对抗曹操,曹操接受了刘琮的投降,自然也就知道了荆州的情况和刘备的目的。

曹操最担心的就是刘备占据了江陵城,于是放弃了粮草和物资,率领骑兵轻装前行,迅速南下追赶刘备。

等到曹操打败刘备之后,发现刘备是往东边逃走的,江陵在南边,这说明刘备不是往江陵城逃走的,曹操只担心刘备去江陵,只要刘备不去江陵,曹操就不担心了。

曹操没有在追击刘备的军队中,也没看到张飞据水断桥,此时的曹操大概率是率领军队继续南下,前往江陵城,他必须要占据这座重要的战略要地,因为接下来曹操将要发动针对刘备与孙权的战争,江陵城就是曹操东征的基地。

曹操不想跟刘备过多纠缠



我甚至相信:追击刘备的曹军将领很可能向曹操请示过,曹操表示不用追了,这些军队才回来。

最后说一点,张飞率领20余骑兵面对的曹军不是五千人,曹操不可能让全部骑兵去追击刘备,俘虏的十余万人不需要兵力来看守了?数千辆车的辎重不需要兵力看守了?曹操甚至都没出现在现场。

至于与张飞对峙的这部分曹兵有多少人,史书没有记载,但肯定不会多,多则一千人,少则数百人。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飞据水断桥被写成张飞依靠勇猛和疑兵吓到曹操了,还把曹操身边的将领给吓死了,把曹操吓得冠簪尽落,披发奔逃,这纯属于虚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