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华年景,百味汇集。一年到头,就属过年吃得最是理直气壮。寒风袭来,岂可不围上几圈脂肪好作御寒?春阳始布,怎能不大快朵颐更添生意?条条道理,都把人往饭桌上劝,哪怕七大姑八大姨在耳畔聒噪,就算五大舅四大爷在身旁唠叨,铆准了餐桌上那可心的佳味,便要心无旁骛,决不能再让自己过去一年被外卖围剿的肠胃再受一分一毫的委屈。
七家常事,不管柴米油盐酱醋,八方寻味,不过甘苦酸涩香辣,然是各方寻常,却化出种种滋味。若一把米,碾以为粉,团以为圆,便有如胶似漆之感;制以为曲,酿以为酒,便有醉人笑忘之意。若一捧豆,磨为豆腐,砂锅热煮,汩汩有声,送上一碗,冬日江南萧索时节,最是暖寒之具;霉变腐化,虽嗅之掩鼻,但大火油炸,辣椒相佐,开怀大嚼,纵是湖广湿寒渗骨,也要汗蒸十里。若一方肉,腊之为干,香气愈烈,策马草原,口中大嚼,当极惬意;腌为咸肉,文火炖煮,汤花似乳,小口慢啜,别有一番温存。
快火猛炒,是热辣滚烫的激情;文火慢炖,是不疾不徐的温柔。努力活过了一年的万千众生,被挣扎耗尽的激情,总要用热辣再燃起几分斗志;被琐碎冷却的温柔,也得喝完热汤温暖那颗尝尽世间寒凉的心。
世间百味,焉能不尝?
本文内容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2月7日专题《有味》B02-03版。(绘图:王靖杰)
B01「主题」有味
B02-03「主题」常州:好味在家常
B04-B05「主题」长沙:不是麻辣是香辣
B06-B07「主题」内蒙古:驰骋于白红之间
B08「文学」玛丽·奥利弗:找到自己在万物中的位置
撰文|朱学东
常州是我故乡,沪宁线上一颗明珠,我家在常州下辖的武进东南,清时属著名的阳湖县。上天眷顾,四季分明,山川沃野,尤其人民勤劳,精耕细作,物产丰饶,王朝时代即是帝国粮仓。生活相对平和富足,遂有美食基础,尤其家常美食。
家常菜成为美食,前提是人们能够丰衣足食,不必再为肚饱焦虑。吃不饱饭的时候,普通人只有填肚的,没有美食。家常菜属于一方水土一方风物,产地的人最熟悉食材的特性以及储存抵御年荒之道。他们通常能够用最简单的烹饪方法,把食材的特性味道呈现,就是新鲜,随摘随做随吃。这是仰赖调味品的大厨永远无法企及的。
因其地理气候,常州的美食,以不时不食为主,兼顾救荒。既有今天称之为奢侈品的江鲜,也有寻常人家的青菜豆腐。我走南闯北,品尝过各地美食,味觉系统虽已被辣麻等重口味改造,依然对故乡常州的美食情有独钟,我甚至认为,沪宁线上,常州家常菜最好。或许,这也有W·H.奥登在《序跋集》里提到的中国作家林语堂所说的那种意思,所谓民族主义,不过就是童年的味蕾。
团子年糕
今天外地的朋友多熟悉年糕。年糕可以配很多菜尤其是比较名贵的海鲜江河湖鲜如螃蟹等一起炒,如今成为一种产品,已经登堂入室,江浙沪风味的大饭店,几乎一年四季都能吃到。
不过,在常州武进乡下,过去年糕一如其名,过年才做。
农家做年糕,最好的用糯米,糯米黏性最好,但糯米产量低,次一些也用晚稻米配糯米。旧时做年糕,还得用绷筛筛磨好的米粉,漏过绷筛细眼的最细的米粉,用来做年糕。如今大概没这么讲究了。专门用来筛米粉的绷筛不仅少见,年轻一代常州人,恐怕连绷筛都没听说过了。
筛过的米粉,加开水,经过搓压揉后,黏性被揉出,可做成长方形的年糕,上面还可以刻字。做好的年糕,上蒸笼与团子同蒸。
年糕传统吃法,无非切片加稀粥里同煮,或者切片煎着吃。其实,我小时候,切片煎是特别罕见的,油太珍贵了。年糕做菜,过去都是富贵人家城里人家的吃法,农民虽然做年糕,但得到分田到户后,生活富足起来,才能做菜吃。
我小时候跟着祖母母亲堂姑做团子,以为年糕无非就是做团子的附属产品。但后来才知道,年糕之名,寓意年年有糕吃,生活年年高。不过,我家已不做年糕多年了。
团子是常武地区农家传统美食,是用米粉做的。旧时,除了家里请壮劳力帮忙干活早饭会做团子(传说米粉团子熟后不易消化,抗饿,劳力吃了有力气,不会磨洋工),一般就是三个时间才做:清明、农历八月廿四,以及过年。清明做团子祭祖(早上),今天所谓青团的由来;农历八月廿四做团子祭谢灶神(中午),中午吃咸汤团子,故乡旧说八月廿四中午谢灶最灵光,保风调雨顺,保来年能吃饱饭。如今一年四季皆可做团子,常州也有企业把它做成了商品,据说卖得不错,不过是水磨粉做的,我嫌其太黏软。许多人将团子与汤圆混淆,其实不同。
腊月过年前做团子,是过去乡下的盛事,非常热闹,至今仍有余绪。我小时候,腊月做团子,不仅全家女眷孩子都会参加,还会提前请女亲眷或村里关系好的女邻居来帮忙。当然,首先是因为团子做得多,要蒸个好多笼吧。其次,做团子过去也是个社交盛事,一群年龄各异的妇女,一边干活,一边七嘴八舌,家长里短,非常热闹。
做团子时,边上的灶间一早就煮开了水;灶间边上的房间里,几张大长条凳上,架着干净的几个稍大的簸箩匾,已经倒上米粉(通常是晚稻米粉为主,加糯米粉最好,纯糯米粉太过黏软,纯晚稻米粉则过硬),边上的凳子上,叠放着一摞蒸笼,蒸笼里已经铺好一层清洗干净用温水浸泡过的杆棵叶(用来防黏),边上还有浸泡着备用的杆棵叶的水桶,小孩的任务,就是铺放杆棵叶;灶间外面,摆着几条长凳,这是为摆下锅蒸笼准备的。
烟雾缭绕热气腾腾中,女人们揉压搓着米粉,将揉压好的米粉先醒着,然后再搓成长条,用菜刀切块,其他人便开始搓团子,将米粉块搓成圆形,再用指从中间压下,搓成中空,加馅料,再搓圆捏合。馅料通常是萝卜丝肉馅、芝麻馅、洗沙馅(吃豆沙),过去还做猪油米粉馅。不过虽然冬日故乡青菜好且多,但青菜馅熟后时间长易变黄,现做现吃最好。通常,萝卜丝肉馅团子是圆锥形,洗沙馅青菜馅是圆球型,芝麻馅是扁圆型。当然,还会做不少年糕,以及一种小圆球型巨峰葡萄大小的无馅团子,俗称谢宅子子,旧俗谢宅必用。
蒸熟之后,在场的人都会立即品尝,刚蒸出来的团子尤其好吃。亲眷朋友走的时候,甚至可以带若干回家。以后每天早上,都是稀粥糊粥下团子,直到吃完。凉透的各种团子和年糕,都会存放在装了井水的水缸里储存,既可防坏,也可防裂,随吃随捞,可以吃很久。没有保鲜设备的时代,这种土法储存,是农民的经验和智慧。
团子寓意团团圆圆。我自小就跟着祖母做团子,不仅在自己家做过,也跟着祖母到别人家帮忙,至今我团子做得不错。我爱吃团子,青菜马兰肉馅都爱,最爱萝卜丝肉馅团子,它至今是我早餐至爱第一。
豆腐百叶
“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1935年5月23日,在福建长汀的狱中,瞿秋白以这句神来之笔,为他的自白《多余的话》作结。时年6月18日,秋白在长汀慷慨临刑。
福建长汀的豆腐很有名,秋白被拘押长汀时,大概没少吃。在他的故乡常州,豆腐及其他豆制品,也很有名。在秋白成长岁月里,他应该没少吃豆腐百叶素鸡。如今常州武进的横山桥百叶,名头已经超越了常州;常州的素鸡,据说进过人民大会堂。
常武地区,利用田埂地头,遍种黄豆青豆,豆子用来做菜换油,也可以做豆腐百叶。
不像现在商业发达,豆腐百叶随时可以买到。我小时候,周边地区,几乎每个村都有做豆腐的人家。平常就是各村做豆腐的挑着豆腐担子转村头换豆腐,用豆子换。
每年过年前,家家都要浸泡黄豆,排队到村里做豆腐人家,请人家帮忙做豆腐。我自己从给磨盘加浸泡好的豆子开始,到后来能够推得动磨盘,到煮豆花时抢着帮忙在灶间烧火,小时候最喜欢去隔壁堂祖父家帮忙,看做豆腐。为的是新豆腐做好时,堂祖父会划一块滚烫的热豆腐给我吃。这种刚做好的滚烫的热豆腐,加酱油,以及切碎的青蒜末,其味之美,至今忆着心醉。汪曾祺肯定没这样吃过,他只吃过小葱拌豆腐,他见到林斤澜吃青蒜拌豆腐时很吃惊,不过,林斤澜的青蒜拌豆腐,应该是凉豆腐,热豆腐拌青蒜才真正好吃。
农村人家做豆腐,过年请客自用,都要用上。做得多,保鲜一靠天冷,二靠传统的用井水浸泡之法。
如今村里做豆腐的人家几乎没有了,小时候磨豆子看做豆腐蹭热豆腐百叶解馋,以及将豆腐百叶浸泡在井水里储存,都已成如烟往事。如今家里用豆腐百叶,都是买专业商户的,一个菜场,通常有好几档豆腐摊头,现买现做。不过,我至今觉得,常武的豆腐百叶,质量很好。
豆腐百叶,一直是传统祭祀不可缺少的食物。如今几乎是常武地区农家的当家菜,不仅可单独成菜,也可与荤素同烧,都是美味。菠菜烧豆腐,袁枚《随园食单》说“杭人谓之金镶白玉板”,其实常州也是这说法;豆腐烧常州本地青菜,做法与北方的白菜炖豆腐相似,但味道各异,我偏好南味;百叶切丝可以炒韭菜、菠菜、荠菜,都非常鲜美。除夕百叶与黄豆芽同烧,更是常武地区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常州的豆腐羹,既是弄堂早点,也可登大雅之堂,我在北京常州宾馆吃饭,必点豆腐羹。豆腐与鱼头同炖,也是常州土法名菜。至于用豆腐白煨或红煨大小肠、猪肺、猪肉等,都是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家常做法。而红汤百叶,做法独特,是常州独有的一道菜,嫩滑可口,佐酒下饭,皆是妙品。
米酒
常武地区乡下,腊月必做米酒。米酒一来过年请客饮用,二来自我犒赏,三是过年祭祀,也要用上酒。
这种米酒,是大米煮熟加辣蓼草做的药曲一起酿制而成的,不是那种甜腻的醪糟,而是真正的酒,度数在八九度到十八九度。
做米酒,糙米、白米和糯米都可以做。不过,糯米产量低,富人家用糯米,做甜白酒用糯米,绍兴黄酒用的是糯米。我家多用糙米和白米,做法在工艺上略有不同。糙米要浸泡两天两夜,白米则只需浸泡一天一夜;糙米做出的酒比白米做的酒清冽。
酒曲,故乡俗称酒药子。我家不会做酒曲,都是到专门做曲人家买的。故乡做米酒酒曲的,多用辣蓼草,辣蓼草故乡仍然常见。
水也是做米酒的关键。不仅浸米要用水,蒸饭要用水,蒸熟的米饭入缸后破水还要用水。过去多用井水,后来地表污染严重,多用自来水,讲究的,用矿泉水。
做酒的时候,缸内温度要保持在三十度左右,过去都是凭做酒者的手感。不能太冷,太冷不会出酒露;也不能太热,太热酒会变酸,酿制过程会出现脱缸。做米酒的时候,故乡的气温已经比较低了,要用稻草将酒缸四周包扎好。如果温度尚高,就不用扎稻草,最多弄点东西搭搭。近年冬日温度偏高,都很少用到稻草扎缸了。旧时天冷,灶间的水缸冬日都要扎稻草的。
出酒露后,要给缸内酒糟团转浇水,一天浇三次水,半个月到20天左右破水。破水也有两种,一种冷水破,就是直接用冷水冲缸里。这种破水法做出的米酒,喝了肚饱不饿之外,这种酒也不易存放,时间长了容易坏。另一种则是热水破。将井水烧开,放凉后冲进酒缸。晚上破水,五更天就能吃上新酒了。
每家做的米酒质量差距极大,全在做酒人的经验和习惯。常州方言评价米酒好,一个重要标志是酒精度高,俗称“凶”,我家的米酒每年都很“凶”。
米酒因是腊月做,也叫腊酒。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即是指米酒。米酒也叫浊酒,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浊酒,也是米酒。米酒的滗清之法,是宋人发明的,就是用竹篾编制的酒湫插入酒缸中央,堵住酒糟,酒水渗进酒湫。我一直认为,《水浒传》里的“三碗不过冈”的米酒,就是常武地区这种米酒。当年我不少朋友在我家上演过三碗即倒地。
旧时冬日,只要有米酒,无论是温一温再喝,还是凉着喝,一碗米酒下肚,再寒冷的冬天也有暖意。冬日故乡弥漫的,不仅有青菜的味道,还有米酒的味道。
米酒不仅饮用,烧菜还是增鲜去腥的上好料酒,酒糟烧肉烧鱼,也是故乡特色。故乡名菜糟扣肉,其实就是用酒糟烧成,我至今一碗米饭,能吃五块糟扣肉。我没有吃到比糟扣肉更好的五花肉甚至猪肉做法。
米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酿造酒之一。至今,故乡的米酒酿酒之法,仍是古老的遗存。米酒是我唯一信任的真正的古法私酿。2024年4月,我家被迫拆迁后,我家不再有地方做酒,弟弟将做酒的酒缸送给了他朋友。2025年春节前我才知道,弟弟朋友做了300斤大米的米酒,送给我家。
肉圆、鱼圆和腌肉、腌鱼
旧时过年,农家要捉鱼杀年猪。除了靠天冷保鲜的鲜肉鲜鱼烧菜,大部分多的肉鱼,都要进行处理,才能储存。分田到户,河也分掉了,再后来不许农民散养猪,腊月捉鱼杀年猪的旧俗被政策和商业瓦解了。但过年前买很多猪肉和活鱼的传统,却一直保持着。
新鲜肉鱼除了有事即用,还会用两种方法储存。一种是熟处理,做成肉圆和鱼圆。一种是生处理,腌制风干。两种做法,都可以较长时间储存。
肉圆就是挑肥瘦肉剁成肉末,剁肉末时加米酒和剁碎的姜末,剁好后搓成肉圆下锅,锅里的水是温吞的,不开不凉,下锅煮熟,用漏勺捞出,放在罐头里,罐头里也会带着煮肉圆的汤汁,过年时来客做菜用。煮熟的肉圆,可以放很久,通常罐头上面会有白色的凝脂,是肉油凝结而成,下面则是浅黄色的肉汤冻。肉圆可以和猪蹄鸡肉同烧,也可以烧青菜、菠菜、粉丝等。肉圆当然也是常州面食的一种重要浇头。
肉圆其实就是著名的狮子头具体而微,里边也可以加笋丁荸荠丁。不过,如今肉圆多用摇肉机做,已经不同于手剁的,味道也不同于从前了。所以,我做肉圆甚至饺子馄饨馅,买了机制肉末,回家还要一遍遍手剁,加料酒。其实,剁肉末的过程,暗合了狮子头摔法,是机器做的肉圆完全无法媲美的。
鱼圆则是用多余的鱼肉去刺,传统用菜刀的刀背敲打烂,然后盛装在盆里,加加了盐咸淡适中的水,用筷子顺时针打很久。打好之后,凉水下锅,一开浮起则要捞出(不加盐是浮不起来)。做好的也可以存放很久。穷困时多用鲢鱼,如今多用青鱼。鲢鱼肉做鱼圆加水打比例可达一半,一般青鱼可加一半到七成水,优质野生青鱼甚至可以加一样多的水。不过,如今做鱼圆,多用摇肉机加工了。做好的鱼圆可以烧汤烧菜,尤其对小孩老人亲和,如今也是一种商品,比肉圆更受欢迎。不过,恰恰是这种受欢迎的特点,不受我爱。我还是喜欢做得好的肉圆。
猪肉鱼肉最常见的储存方法,还有腌制和风干。中国很多地方都会将肉鱼烟熏盐腌风干。常武地区农家也做,做法有自己的特点。
做咸鱼之法,或切块,用盐涂抹,放瓮头里腌制,或整条用盐涂抹,常州俗称码一码。待盐味浸渍,取出鱼块或整条鱼,挂在太阳下风吹日晒,待其干透,便可以放很久不坏。腌猪头和风干鸡鸭,也是类似此法。晒之前不能清洗,很关键。
还有就是咸肉咸肠腌法。咸肉切块,用盐涂抹,塞在瓮头里,一层盐一层肉,塞得严严实实的。咸肠的做法则稍有不同,那就是将猪小肠清洗干净后,放锅里煮一滚,常州方言“拦一滚”,然后捞出,切好,凉了后放在瓮头里,加盐腌制,味道要偏咸。
腌制风干的咸鱼咸肉咸猪头咸鸡咸肠,在常州非常受欢迎。它们的盛季是春日。春日,咸鱼浸泡洗净,蒸或与青蒜同烧,鱼肉完全不同于鲜鱼,肉硬而咸香,鲜味独特,即使品质不怎么样的鱼,腌过以后,别有滋味,真正的咸鱼翻身。
咸肉则可以炒青蒜,炒荠菜,可以烧白鱼,可以单蒸,各种做法,都是极其美妙之物,我无一不欢。甚至与米和青菜同煮,做成常州经典咸饭,完全不输广东的煲仔饭。咸肠最佳吃法,也是和青蒜同炒。晚春时白米蒸饭时加一块咸饭,那是我这一代常武地区乡下人中学时代的集体记忆。
至于腌制风干的咸猪头肉咸鸡,是常州凉菜的担当,我很少在其他地方吃到咸猪头当佐酒凉菜。咸鸡还可以做面条的浇头,还可以和荸荠茨菇炖,或做扣鸡。都是传统做法,味极鲜。
讨口彩的吉祥菜
除夕年夜饭,在常州人的餐桌上,有几道饭菜,是必不可少的。
馄饨。大馄饨是常州特色,以青菜荠菜肉馅为最好。旧俗,常武地区除夕中午必得吃馄饨。我小时候乡下的说法,旧年吃馄饨,新年就有新衣服穿,大概取馄饨皮裹馅之意。如今也有说馄饨形如元宝,吃了馄饨能发财之说。不过我小时候,只听说有新衣穿。吃馄饨,过去在乡下也是很隆重之事,除夕的年夜饭又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一顿饭,所以,我们家后来移风易俗,将除夕中午的馄饨,挪到了小年夜中午或晚上了。
除夕年夜饭时,处在水乡的常州,鱼是必不可少的,无论红烧白煨,取年年有余(鱼)之意。
黄豆芽炒百叶丝,在故乡俗称如意菜。黄豆芽形如如意,百叶则象征百事,吃了如意菜,新年万事如意,事事顺利。
清炒水芹菜,或凉拌水芹菜。水芹菜在常州有冬芹和春芹之别,我家都种过,我也卖过春芹。除夕年夜饭的水芹菜,是冬芹,无论素炒凉拌,因其中空,寓意路路通,吃了水芹菜,新年路路通畅。
炖猪前蹄。取猪习惯前蹄后刨之形意,寓其往回耙,俗称耙财菜。年夜饭时,家有做买卖和开厂的,都必吃猪前蹄。常州厂家请利市,必得用猪前蹄,而且是猪的左前蹄。现在年轻人都已不太了解这些菜的寓意了。
无论一个人多挑食,年夜饭的时候,这些菜才是丰盛餐桌上最重要的,它们代表着常武地区农家祖祖辈辈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我也相信,它们的故事,未来也会流传下去。如今我不仅依旧喜欢这些菜,更像乡邑前辈伍稼青先生那样,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它们的故事。
作者/朱学东
编辑/李夏恩
校对/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