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红军主力部队被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成立总指挥部,下设三师六旅,即115师、120师和129师,分别由原红军部队一、二、四方面军编成,总指挥、副总指挥、师长、副师长、政治委员都很快确定了人选,但在旅长人选上出现了很大变动。



按原定整编计划,115师343旅由陈光任旅长、周建屏任副旅长,344旅由徐海东、黄克诚任正副旅长,120师358旅由卢冬生任旅长,359旅陈伯钧任旅长,129师385旅由王宏坤任旅长,386旅由陈赓任旅长。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旅长、副旅长任命都出现重大变化,最大变动是卢冬生因某些原因未能到任旅长。

至于未到任原因,是1937年7月部队开拔之际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卢冬生被扣上军阀作风的帽子,于是一气之下辞去旅长职务,提出要去苏联学习。9月,卢冬生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冬天赴苏联疗养,后来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卢冬生滞留苏联,在苏联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一直到1945年苏军出兵东北才回到哈尔滨。

这年11月某夜,卢冬生有事外出,路遇两名苏联士兵违反军纪,于是出声喝止。苏军士兵闯了大祸,又见卢冬生只有警卫员随性,竟然起了歹心,将卢冬生杀害于僻静处。



卢冬生的履历非常亮眼,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随军北伐,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经汕头逃亡香港,历经重重困难又回到中央机关。1928年,卢冬生又组织了桑植起义,参与湘鄂西根据地的创建,此后历任红军第4军手枪连连长、2军团营长、红3军第7师20团团长、湘鄂西独立师政委、师长,1934年任红2军团第4师师长。



1955年,解放军举行授衔仪式,根据个人履历、战功,再结合历史、山头等各方面复杂因素考量,为有功之臣授予军衔。授大将衔时,许光达作为红二方面军代表、装甲兵司令员被破格授予大将军衔,而比他更有资格授大将衔的萧克、王震、张宗逊却只授上将衔,同为独立军种司令的空军司令刘亚楼只授上将衔。

分析具体原因,九位大将授衔毕,作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还没有代表,因许光达是红二方面军出身,又是装甲兵司令员,需要与苏联装甲兵司令对等,故而授予大将衔。假如卢冬生在世,以湘鄂西根据地创始人之一、358旅旅长身份,应该比许光达更有代表性,可惜不幸死于一场意外。至于行凶的两名士兵,后来逃回国内便不知所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