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跨越千里
在广州海珠!!!
就可以看到世界名画
《最后的晚餐》数字修复作品
《最后的晚餐》是一件三维的、沉浸式的画作。这幅原作位于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的一面墙上,达芬奇将画面延伸到房间的墙壁和天花板上,营造出一种景深的效果。大家熟知的中央矩形部分就像是一扇“虚拟窗口”,呈现出一个透视视角,扩展了现实中的餐厅空间。
今天
一起来了解这幅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
在展览中解密《最后的晚餐》↓
01
达芬奇于1494年开始创作这幅作品,他采用了一种新的颜料技法——蛋彩画法,就是用蛋黄与颜料调和作画,这种颜料几乎从上色时便开始褪色,并且由于湿气等因素,也为这幅作品的毁坏埋下了伏笔。
如今,许多绘画部分已经完全消失,剩余的少数部分也严重受损,画作至少有60%至70%的表面遭到毁坏。为了让我们更好地领略这幅画的原始魅力,本次特展应用最新的数字修复技术成功完成了一个超过110亿像素的大型文件,这是迄今为止最接近原作的数字修复作品。
02
数字修复技术是指借助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成像技术,对旧有艺术品、旧图像进行修复,还原其原有的艺术价值。
本次特展中对《最后的晚餐》进行数字修复是一个既复杂又繁琐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技术难点,其中最具挑战是原画作中缺失部分的重建,如今借助人工智能得以实现。
整个修复过程包含大量数据分析,严谨筛选所有与《最后的晚餐》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素描图稿,创建数字重建程序,将其重新组合并调整,使所有细节与原画相符并重叠。
随后,以高分辨率获取的素描用作数字绘画的参考基础,再手工重绘每一个细节、每一位使徒和元素,尤其是面部和主要元素。
03
展览中,观众除了可以观赏到《最后的晚餐》数字修复作品,还能了解达芬奇当时创作的过程。
他是如何创造出这极具真实感的画面效果?
达芬奇当年在绘画时身处怎样的场景?
是什么原因,需要花费长达4年的时间进行创作?
这些问题,在展览中将通过手稿、模型、人物细节及透视技法等内容为观众一一解答,全面探索这幅作品何以对世人产生深远影响。
想知道更多《最后的晚餐》背后的隐喻?
不妨走进《解密达芬奇》展览,
体验一次震撼的时空穿梭之旅。
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购票
· G仔送福利!·
G仔送福利啦!
随机抽选10位幸运粉丝
每人送上“解密达芬奇——
跨时空科技与艺术重现”
展览门票2张
(即日起至2025年4月20日
不限定参观日期)
1.进入“广州海珠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
2.点击菜单栏中的“街坊必备”
3.点击“抽奖有礼”栏目
进入抽奖页面
点击“参与抽奖”即可
参与时间
2月9日-12日
2月12日 中午12:00 开奖
系统将自动发送抽奖结果
敬请留意!
开奖后
请中奖者在三天内
填写中奖信息
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具体获奖票务信息以主办方解释为准
来源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
编辑丨杨枝甘露
校对丨文森蓝
初审丨阳倚西楼
复审丨田心君
签发丨吴美美
投稿邮箱 | haizhuju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