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秉绶(1754—1815)
伊秉绶,字祖似,号墨卿,别署南泉、秋水、西湖长,晚号默庵,又称伊汀洲,福建汀洲宁化人。清学者、书法家。其父伊朝栋,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御史、光禄寺卿。幼秉庭训,师从阴承方,讲求立心行己之学。后受大学士朱珪的赏识与纪晓岚的器重,拜纪为师,又拜刘墉为师学书法。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嘉庆四年(1799)任惠州知府,因与其直属长官、两广总督吉庆发生争执,被谪戍军台,昭雪后迁为扬州知府。历署河库道、盐运使。以父丧离职,遂不再出。
工诗古文,究心理学,精书法,行、楷、隶皆工,尤以隶书独具特色、雄冠清代。有《留春草堂诗》、《坊表录》、《修齐正论》、《攻其集》等。
伊秉绶对联作品欣赏
志於道,时迺功。
隶书三言联 1798年作
嘉庆三年六月九日长生古瓦斋
素人先生尊兄属,弟伊秉绶书
变化气质,陶冶性灵。
隶书四言联 1805年作
书为叔鱼三弟清正
乙丑春日,伊秉绶
伊秉绶隶书为汉碑中雄伟古朴的一类,伊秉绶写隶书有着愈大愈壮,气势恢宏的特点,笔画平直,分布均匀,四边充实,方严整饬。因受衡方碑影响,以篆笔做隶,墨沉笔实,醇古壮伟,为清代碑学中的隶书中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乾嘉八隶之首,他的隶书与擅长篆书的邓石如,并称南伊北邓。
伊秉绶是继邓石如之后,又一个以隶书称雄天下,他笔下的线段形式在书史上可算是“无中生有”的创造,风格具有大家风范,足以名垂书史。
经经纬史,仁仁义宜。
隶书四言联 1812年作
书为新严先生年丈教正
壬申立夏年,弟伊秉绶
宿卫长杨贵,春营细柳严。
隶书五言联
书奉晏亭五兄同年正之
年愚弟伊秉绶
正谊不谋利,修辞立其诚。
隶书五言联
书为伯勤大兄是正
宁化伊秉绶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
隶书五言联 1804年作
书为昇屏二兄雅正
嘉庆九年小雪,汀州伊秉绶
文章千古事,风雨十年人。
隶书五言联 1812年作
壬申暮春,伊秉绶
世家传旧史,盛业继前修。
隶书五言联 1807年作
书为省庵四兄大人雅正
嘉庆十二年六月望,世寓弟伊秉绶
在汉碑研究及隶书创作中,伊秉绶的隶书方正、奇肆、姿纵、齐整与参差结合,平滑与迟涩裕配,最终构成了充实宽博、气势雄浑的艺术格调,具有苍茫劲健的古穆气息,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道出古人辙,心将静者论。
隶书五言联
勉基贤弟雅属,秉绶
巍峨拔嵩华,萧散在琴尊。
隶书五言联
书为鉴三四兄亲家雅正
姻弟伊秉绶
伊秉绶的字内架构与字外空间精心策划,长短参差的并行线条,增强了字内空间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大小错落的外部空间所体现的变化,弥补了单一线条的时间节律。
与传统汉隶有很大的差异:他大胆地省去了横画的一波三折和蚕头雁尾,代之以粗细变化、甚至几乎没有变化的直线。于是,他以建筑般的结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江山丽词赋,冰雪净聪明。
隶书五言联 1815年作
嘉庆乙亥长嬴
味芸仁弟属,秉绶
伊秉绶的隶书与擅长篆书的邓石如,并称“南伊北邓”。伊秉绶与邓石如在创新的道路上走的不是同一种路。邓石如是以当代的审美思想去改造古人,实现他的笔墨当随时代的理想。
而伊秉绶却以古人的思想改造时世,完成了传承上的新的继承。追求古朴,追求“碑”味,在这一点上两个人是相同的,两种不同的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最后是殊途同归的。
有别于艺术字,伊秉绶通过线条长短的变化,采用参差错落的并行方式,从而为书法注人了新的活力,达到了一种理性与自然的交融,实现了他创新的愿望。
政声韩吏部,经义董郎都。
隶书五言联 1803年作
句赠云岡三兄老先生并正之
嘉庆八年二月朔,汀州弟伊秉绶
清诗宗韦柳,嘉酒集欧梅。
隶书五言联 1814年作
閼逢閹茂之春,伊秉绶
官闲读书乐,亲健得天多。
隶书五言联
书为善斋大兄同年是正
汀州年寓弟伊秉绶
伊秉绶洞悉艺术朴素真挚的本质,但又深受儒家审美的影响。于是,一方面,他的隶书和齐白石的篆书一样,笔力扛鼎,雄浑磅礴;另一方面他又气韵收敛,文气十足,异于白石老人的恣肆奔放。
文比韩公能识字,诗追杜老转多师。
隶书七言联 1805年作
句赠正邻行书翰林并求是正
嘉庆乙丑春日,寓弟伊秉绶
渊明不求甚解,少陵转益多师。
行书六言联
汀州伊秉绶
如果说伊秉绶以建筑般的结构取得了空前成功的话,那么,他和欧阳询的楷书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他以减少用笔动作,将线条单纯化,而取得成功的话,那么,他又和八大山人的风格不谋而合。
在学习汉碑、崇尚质朴的书学实践中,有清一代众多书家中,伊秉绶做得更纯粹,气势更宏大。
东华钟庆高青镜,南国承图寿紫觞。
隶书七言联
奉祝淬峰先生五十初度,汀州伊秉绶
伊秉绶的隶书,所表现的只有一种气魄—种静穆的气魄,犹如一尊尊巨型雕塑聂立在我们的面前,使人产生仰视的感觉,而对此肃然起敬。
好装书画终年住,欲问风波此地稀。
隶书七言联
书为澹园二兄雅政,汀州伊秉绶
梅花百树鼻功德,茅屋三间心太平。
隶书七言联 1811年作
书为梅石五兄大雅清次
辛未中伏,弟伊秉绶
清门宾胄诗书泽,嘉日投壶忠孝家。
隶书七言联 1815年作
敬题招武将军祠堂
即呈贤裔竹庐都尉正之
嘉庆二十年乙亥岁八月朔
扬州旧守汀州伊秉绶顿首
惜福常留当户草,安心曾识下簾人。
行书七言联
汀州伊秉绶
茗杯眠起味,书卷静中缘。
行草五言联 1814年作
道和年台属香光真迹
閼逢閹茂之岁,伊秉绶
黛色参天二千尺,名花出地两重阶。
行书七言联 1815年作
书为讷斋六兄雅正
乙亥中伏,伊秉绶集句
诗到老年惟有辣,书如佳酒不宜甜。
行草七言联
书为岳翁六兄属,伊秉绶
赏心於此遇,欲辨已忘言。
行草五言联 1807年作
集陶句,嘉庆丁卯仲秋佳日
宁化伊秉绶
再游又遇称觞节,百寿应归作德人。
行草七言联
恭祝亦园大兄大人七旬寿庆
汀州寓弟伊秉绶顿首
披云对清朗,乘月弄潺湲。
行书五言联
书为襄阁年兄孝廉雅政
汀州伊秉绶
书有千年对,门容二仲过。
行书五言联 1815年作
香光楹帖墨迹在曾宾谷处
临为心原三兄,乙亥新秋,秉绶
崇情苻远迹,淳意发高文。
行书五言联 1807年作
丁卯中伏,伊秉绶。
兰气熏山酌,竹声兼夜泉。
行书五言联
书为霁峰五兄正,集唐句,伊秉绶。
立脚怕随流俗转,居心学到古人难。
行书七言联 1807年作
嘉庆十二年中伏日,汀州弟伊秉绶书。
春暖观龙变,秋高听鹿鸣。
行书五言联
伊秉绶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