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评诗

第495首


原诗

我希望

文/陈革非

我希望我的足迹不囿于这片

古老的华夏的土地

我希望去塞纳河畔的卢浮尔宫

去仰慕真实的蒙娜丽沙的微笑

站在米开朗基罗的《奴隶》面前

让颤栗的心再掀起汹涌的狂潮

也许 朋友

我们还会从莫斯科起程

沿着十二月党人的妻子的足迹

直到寒冷的西伯利亚

“跪下去,首先我把镣铐

送上自己的嘴唇。”1

呵 我多么想抚摸那片

十二月党人的妻子跪过的痕迹

朋友 我们还将去往意大利

在宏伟 空荡的古罗马角斗场

凭悼斯巴达克不朽的灵魂

我希望我有一间粉红色的小屋

当我远足归来

我将把我疲惫的身躯投入它的怀抱

小屋坐落在田野里

在树木的掩映中 别致而又温馨

当夏日傍晚的凉风吹来

屋前的葡葡架上 一串串葡萄随风搖曳

小屋的灯亮了

窗口飘出优雅的琴音

我希望这样度过我的余生

安逸平静 然而

为了另一个更大的希望

我愿抛弃这小布尔侨亚的安宁

我希望二十世纪末的华夏之邦

终于诞生炎黄子孙的维宪宣言

在这个宣言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

熠熠生辉

中国 将因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写于1980年 那时,出国旅游还只能是一种奢望

1:这是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在一首描述俄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十二月党人的妻子放弃莫斯科养尊处优的生活,乘坐雪橇从莫斯科起程,追随她们被流放在西伯利亚的丈夫长诗中的一句。

赏析

初读此诗,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一颗不羁之心,全诗在时空上是大跨度的,这让诗歌有一种大气的感觉,而这也源于诗人视野的开阔以及格局的宽广。前三节,诗人以憧憬国外旅游的形式,表现其独特的心理旅程,在后三节中,诗人从享受生活的小我中释放出一种大我的情怀。从诗歌最开始的“我希望”到结尾的“我希望”,诗人一路完成自我的升华,从局限于个人的小希望,到希望祖国屹立于世界的大希望,诗人从稚嫩仿佛一秒成熟,心中的理想和抱负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成熟,以及大视野、大格局,更是拳拳爱国之心的表现。接下来,通过诗歌文本做更详细的解读。

先看第一节,这两句“我希望我的足迹不囿于这片/古老的华夏的土地”,由此可以看出,诗人怀着更大的向往和自由,想突破地域的限制,文化的局限,真真正正地实地感受书中所描绘的世界名胜古迹。但是,在此诗书写的年代,出国游只能是奢望。紧接着,诗人放任自己的思绪漫游,隔空打卡了卢浮宫、感受了蒙娜丽沙的微笑、站立于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奴隶》面前,在这些人类的杰作面前,诗人本就激荡的心再掀起波澜,许是对这些世界艺术瑰宝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向往,再看自己当下所处的人文环境,一个青年的心仿佛被激活了。

接着第二节,诗人又憧憬了从莫斯科到西伯利亚的行程,在这里特别引用十二月党人妻子的典故,也就是注释中所说,十二月党人妻子放弃优渥的生活,追随被流放到寒冷的西伯利亚的丈夫,这是对爱情忠贞的赞扬。而且诗人直接引用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句“跪下去,首先我把镣铐/送上自己的嘴唇。”或许是想表达诗人此刻与诗句中主角一样的心情,这也说明诗人拥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再看第三节,诗人继续表达对十二月党人妻子的敬仰之情,所以想抚摸那片她跪过的痕迹,这里重起一节,既是停顿,也是强调,更是回味那位妻子伟大的壮举,很显然,诗人那时还沉浸在爱情的特别想象之中。接着,一声朋友,又将自己和读者拉回梦幻旅程中,憧憬着去意大利古罗马角斗场凭悼斯巴达克不朽的灵魂,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来看,这是诗人对自由与反抗的歌颂,对不公的控诉,更是对历史人物的敬仰。现在的角斗场虽然是空荡的,但是那奋战的血腥场面或许正浮现在诗人脑海,对诗人或许是史无前例的心灵之旅。

前三节,所希望到达的每一处胜地及古迹,对诗人来说都是震撼的,仿佛是真实体验过了一样。虽然是想象,但是,这对诗人打开世界人文之门,了解国内外差距有了重要的参考及深入的思考,对个人的成熟亦是前所未有的促进。这些特别的心路历程,也为接下来诗人的改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第四节中,诗人从憧憬的远足归来后,又燃起了新的希望,即拥有一间粉红色小屋,带有一丝少女公主梦的浪漫情调。在属于自己的房子内,就不怕身体的疲惫,更能在惬意舒适的环境中享受自然带来的亲切感。诗人俨然陶醉于这梦幻,甚至童话般的构想之中。此时的诗人如同屋中精灵,与自然合二为一,思绪充满了灵性。

接着第五节,诗人在梦幻小屋尽情编织着安逸平静的时光,更是想以此境度过自己的余生。也许迫于现实的原因,诗人对人生有了更大更高的要求。诗人这里写道“我愿抛弃这小布尔侨亚的安宁”与第二节中十二月党人的妻子放弃养尊处优的生活相得益彰,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很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抱负,青年的热血又一次沸腾起来。

在看最后一节,诗人的放弃换来的是对华夏之邦的希望,此节中,诗人提到了维宪宣言,熠熠生辉的宪法,以及对祖国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殷切期盼。从这几句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法制精神的呼唤,充分体现了诗人别具一格的眼光和异于常人的先进性。因此,这首诗或可归于先锋诗一类,尤其带有政治抒情的意味,似有为中华之崛起而奔走的气势。

总体来看,这首诗有对生活的书写,有对个人情志的表达,有对家国情怀的高歌,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诗人思想的成熟和先进性。诗人能从表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将个人情感融入到祖国发展建设上来,这格局和眼界是不一般的。诗人从小我,从生活中解放出来,积极投身到大家大我的抱负中,诗歌前后的情感脉络及表现手法随之跟着变化,很自然地把读者代入情境之中,激发读者的参与感,这是从思想上对读者的影响。不论是从狭义还是广义来讲,这首诗的意义可见一斑,展现了诗人跨时代的先锋精神,对后来人更是一种激励。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诗人简介


陈革非,网名:阿Q自拍。湖南邵阳市人。深圳市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有诗歌,散文,小说散见多网刊与纸刊,并有获奖与入选刊。現为大型文学季刊《当代文学》编辑。

往期诗评

格命草


格命草,自称诗者,读睡诗社创办人,《读睡诗选》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主编出版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目前选评经典诗歌,名人名诗400余首,《格命草诗评(一)(二)(三)(四)》已完成,诗评系列丛书正在持续创作中。

关注格命草,一起读经典

赠送您诗集《读睡诗选》

《格命草诗评(第一辑)》

《格命草诗评(第二辑)》

《格命草诗评(第三辑)》

《格命草诗评(第四辑)》

格命草诗评(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历时大半年,共收录诗评400篇,58万多字,目前头条阅读量100多万次,微信公众号阅读量120多万次,百度阅读量50多万次,时机成熟会正式出版。欢迎收藏阅读。关注格命草微信公众号,阅读最新诗评。

格命草主编出版诗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