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防护系统从1980年代开始研发,至今只有少数型号实现了小规模量产。
主动防护系统(KAZ)的研发自上世纪80年代持续至今,但真正进入小规模量产的屈指可数。以色列是个例外,但即便如此,也仅有最新型号的“梅卡瓦”主战坦克配备了KAZ。此外,这些系统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所有KAZ普遍面临的挑战——无法有效拦截同一方向上接连飞来的双目标攻击。然而,仍然有一种系统能够成功拦截RPG-30“钩子”。如果对RPG-30“钩子”了解不多,可以考古,一年前讲过该武器。
“钩子”有何独特之处?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俄罗斯研制的RPG-30,这款武器几乎能够突破世界上所有现有的主动防护系统。RPG-30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采用了“双弹射击”模式——它的弹药包括一个小型模拟弹和一个主战斗部。如果目标坦克未装备主动防护系统(KAZ),那么“钩子”的串联战斗部仍然能够穿透动态防护装甲,直接打击目标。
然而,这种强大的穿甲能力也对射手提出了特殊要求。由于RPG-30采用了双管设计,并且主弹药发射时存在短暂延迟,因此射手必须掌握更大的提前量才能准确命中目标,这与大多数其他类似的反坦克武器有所不同。
简单来说,“钩子”能够绕过主动防护系统,原因就在于它的双弹设计。第一枚小型模拟弹的作用是引发KAZ的拦截反应,使其“误以为”遭受攻击并启动拦截措施。而在防护系统完成拦截并进入短暂的“冷却”或重新装填阶段时,第二枚真正的主战斗部便会趁机穿透目标装甲,即使目标装备了动态防护系统(ERA),也能造成严重破坏。
然而,仍然存在一种主动防护系统,能够拦截如此狡猾的RPG-30。
GL5
你可能很少听说过GL5“猛禽”主动防护系统(KAZ)。这是一款专门用于坦克和步兵战车的KAZ系统。根据开发商北方工业公司(NORINCO)的资料,GL5可安装在出口型主战坦克VT-4VT-5上。
GL5的独特之处
GL5与其他KAZ系统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较低的可探测性和轻量化设计
先来说第一点——隐蔽性。所有KAZ系统都依赖雷达来探测来袭威胁,探测越早,拦截效果越好。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KAZ雷达的电磁信号很容易暴露战车位置,特别是在远距离上,使敌人能够轻易预判坦克部队的行动方向,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
GL5通过极小的探测半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其雷达探测范围仅为100米,而其他KAZ系统的探测范围通常高达500米甚至1公里
第二个优势是轻量化设计。GL5特别适合轻型战车使用。相比之下,许多KAZ系统(包括俄罗斯的“竞技场”(Арена)和以色列的“战利品”(Trophy))通常重达1吨或更重,而GL5的重量仅为300公斤以内,大大减少了对战车机动性和承载能力的影响。
但GL5真正的亮点在于拦截机制。该系统配备了4座发射装置,每座携带3枚拦截弹,在必要时,GL5可以几乎无延迟地连续发射两枚拦截弹。这意味着,它能够有效拦截像RPG-30这样的双弹攻击——即便两枚弹药从同一方向接连飞来,GL5依然有能力拦截它们。
GL5的问题
尽管GL5具备诸多优势,但它仍然存在显著的缺陷
1.“盲区”问题
盲区是几乎所有KAZ系统的共同问题。例如,早期的“竞技场”和“战利品”KAZ系统的防御死角至少为40°,而GL5的盲区则达到20°。虽然这个角度相比传统KAZ有所减少,但仍然极易受到顶部攻击武器的威胁。例如,TOW-2B等二代+级反坦克导弹(ATGM)配备的攻顶战斗部,在合适的角度下仍可有效打击装甲目标。
2.低温环境下的性能不稳定
2018年,NORINCO承认GL5仍需改进,其中一个问题是固体燃料拦截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启动时间差异过大。在正常环境下,拦截弹的爆炸范围大约是10米,但在低温环境下,这个距离可能缩短到1.5~2米,大幅降低拦截效果。工程师们正努力提高系统的温度适应性,并计划将拦截距离提高到20米
3.发射装置的布置问题
GL5的发射装置布局存在固有缺陷,导致顶部防护能力严重不足。这种缺陷不仅加剧了前述的“盲区问题”,还使得战车在面对攻顶武器时更容易受到致命打击。
结论
GL5是一款极具潜力的主动防护系统。它的优势在于:
极轻量化(不到300kg),比大多数KAZ系统更适合轻型战车;
低可探测性,雷达探测范围仅100米,减少战场暴露风险;
双弹拦截能力,能够应对像RPG-30这样的“双弹”攻击模式。
但GL5也存在明显缺陷:
盲区较大(20°),容易被攻顶弹药击中;
低温环境下拦截性能不稳定,可能导致拦截失败;
发射装置布局缺陷,影响顶部防护能力。
总的来说,GL5仍需进一步改进,但它的轻量化设计和双拦截能力使其在某些作战环境下具有独特的战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