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最大的失败就是国家统一晚了点,到1871年,德国才实现统一,错过了瓜分世界的最佳时机,看看旁边的英国人、法国人,在亚非拉地区建立了面积非常大的殖民地,赚的盆满钵满,德国人只能捡别人不要的陈芝麻烂谷子。



德国统一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普鲁士王国,王国最主要的决策者是首相俾斯麦,因提倡武力解决德国统一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他被冠以“铁血宰相”。对于他在德国统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就是“设计师”。在他的谋划下,普鲁士打赢了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为德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在德国统一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可惜的就是把奥地利踢出德意志,这其实就相当于不完整的德意志。站在当时的视角,不要奥地利,是普鲁士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这里大概有三个原因:

1.奥地利足够强,普鲁士不一定吃得下

统治奥地利的是哈布斯堡家族,这个家族曾经出过德意志皇帝,在德国乃至欧洲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统治之下的奥地利实力也非常强。俾斯麦虽然通过战争打败了奥地利,但他也不确定,能不能彻底打服奥地利。如果再打一仗,胜利者是不是还是普鲁士都是两说,还有假如普鲁士硬吃奥地利,会不会被其他国家干涉。



周边的法国、英国、意大利和沙俄都弱,一旦他们出面干涉,普鲁士很不好办。在普奥战争的过程中,俾斯麦并没有想将奥地利置于死地的想法,打赢了马上和谈。

回顾俾斯麦统一德国的过程中,他都是在坚持一面打赢,一面又谈判。周边的对手都惧怕普鲁士强大,俾斯麦的性格偏保守,不能给其他列强干涉的机会。如果其他列强干涉,不仅德国不能统一,普鲁士还容易被打残。俾斯麦就是在玩合纵连横的手段,他不敢吃掉奥地利。普鲁士加上奥地利足够吓坏周边的法国、意大利和沙俄,普鲁士必须稳妥统一。

2.需要防范沙俄,奥地利是未来德国的防御屏障

沙俄扩张的太急剧,整个欧洲都要防范沙俄。普鲁士也不例外。如果普鲁士真的合并了奥地利,那么,普鲁士不得不面对沙俄,要知道,普鲁士已经在西面拥有了法国这样强劲的敌人,如果东面在有沙俄,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这对于普鲁士来说是很不划算的。

甚至可以这样想,一旦普鲁士对奥地利动手,沙俄就有可能背后捅刀子,法国也会趁机出手。普鲁士的防御压力会变大,这显然不符合俾斯麦的思路,也在给德国统一带来很多未知数。

3.奥地利组成太复杂,普鲁士很难消化

普奥战争后,奥地利有“奥地利帝国”变成了“奥匈帝国”,这样变化的背后,说明了奥地利组成民族和人口的复杂。奥匈帝国有12个大族群,这其实很容易分裂为12个国家。对于日耳曼人只占22%的奥匈帝国,普鲁士如果把它吞并了,日耳曼人不太可能是绝对多数,能不能成为简单多数都是问号。



一个专制的国家,如果主体民族不足一半意味着统治很脆弱,再加上德意志长期分裂为多个邦国,这些邦国被普鲁士合并后,也会出现不稳定情况,俾斯麦害怕一个不纯净的德意志国家,会危害普鲁士的安全。也可以这样说,俾斯麦认为普鲁士搞不赢组成成分混乱的奥地利。

试想一下,如果普奥合并,匈牙利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当然还有波兰人会不会就此服服帖帖的。1848年,各族的反抗风暴,都让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不得不下台流亡国外,普鲁士要是敢掺和进来,有没有可能被波及,这都是不好说的。同样是专制国家的首相,俾斯麦不可能考虑不明白这样的事。



说一千,道一万。俾斯麦不是不喜欢奥地利,不是不想要奥地利的土地,只是不敢要。当时的奥地利就是烫手的山芋,给自己带来麻烦。后来,俾斯麦因和威廉二世不和,离开了德意志政治舞台的中心,就此退休。俾斯麦在位时的策略,基本都被威廉二世推翻。

分家的德奥,不仅没有成为敌人,还成为了盟友,一战德国和奥匈帝国联合起来对抗英法俄,最终失败。二战,德奥其实也是在一起对抗英法俄(后来的苏联),最后也失败了。这样的打法,如果俾斯麦在,绝对不会出现。德国不能硬扛世界,扛到最后,德国输的体无完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