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战争史上,三三制绝对是一个开天辟地划时代的创新。
正是这样的一个战术让当年不可一世的国民党军队望而生畏,更是让号称世界霸主的美军栽了大跟头。
三人一组就能够构成一个强大的火力组织,只需要27个人就能够打出千军万马的气势。
那么这样的一个战术究竟是谁发明出来的?又达到了什么效果呢?
战术的兴起
当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对外大肆抹黑中国的战术,声称中国的战术只是依赖着人山人海堆出来的。
但是很快一些数据拿出来就打了美国宣传部门的脸,志愿军根本没有使用美国所谓的人海战术。
平心而论,志愿军方面的装备以及补给和美军是有着不小的差距的。
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但是还有一点重要的那就是战术,中国在战术思想方面是远高于美军的。
这主要是依靠两个方面,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坑道战,另一个就是让美军闻风丧胆的三三制。
坑道战自然不必多说,当时我军没有空军力量,只能采取坑道的方式来躲避美军的战机轰炸以及炮火覆盖,这是一种防御措施。
那么三三制的进攻方式就像是一把利剑,直插美国士兵的胸膛,即使是战争结束了,很多美军对其都是心有余悸。
那么至于美军对外所宣传的人海战术,其实是一件非常荒谬的理论。
毕竟这样的战术早就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最起码在一战之后,这些战术就已经不再被使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强大的火力面前,人海显得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面对着人山人海的冲锋,只需要重机枪就能够抵挡住,当马克沁进入历史舞台之后,就注定要把人海战术顶出去。
除此之外,美军方面的坦克和战机也并不是摆设,一旦遭遇人海战术,用炮火轰炸就能够解决问题。
这都是一些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美军口中的人海战术并不属实。
实际上我军采用的正是三三制这样一个神奇的战术,才让美国误以为是人山人海。
那么这个战术其实早在当年抗日战争的时候就已经初现端倪了。
而研发这个战术的就是林彪元帅,我们当年面对日军的时候同样是装备等各方面都很落后。
面对着这样的差距,在作战方面往往要面临着很大的困扰。
林帅苦思冥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看到了一个连队的进攻方式非常的新颖。
那就是采用分组的形式,只不过这个组分的比较粗糙,但是这个创新还是引起了他的注意。
于是他便开始进行规划,经过他的一番规划之后,大名鼎鼎的三三制就这么应运而生。
这个战术在我军内部广为流传,事实证明效果确实非常的不错,在很多大仗硬仗上都能够看到这个战术的影子和威力。
三三制的威力
那么说了这么多关于这个战术的由来,我们首先要明白这个战术的配置是什么样的。
首先是三人一组,三个人各司其职,主要负责对应的方向。
这样的小组发起进攻之后,首先前面的负责火力吸引的战士立刻发动攻击,以此来转移敌军的注意力。
而后后方的战士在前方火力掩护的情况下迅速的发动进攻,整个队伍迅速地向前推进。
这样一来三个人都能够互相的照顾到对方,同时也能够保证整个队伍保持向前压的攻击态势。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小组,在当时的情况下往往是按照班为主要的行动。
一个班能分为三组,这就是非常可怕的一个战斗力了,同时还能够变换各种各样的阵型来应对敌人。
班长会在其中下达各种命令,主要是通过哨声或者手语的方式来下达指令。
而这还只是其中一个战斗班,真正形成战斗群的话需要三个班的配合。
这样的情况下仅仅只需要27个人就能够打出一个战斗模式非常立体的战斗群。
而这样的战斗模式在后期解放战争的时候就大放异彩,很多大战中我军使用的就是三三制,并且效果非常的不错。
国民军队的军官即便是从黄埔军校毕业接受了非常良好的军事教育,但是面对着这样的战术往往也是束手无策的。
而在建国之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美军更是对我志愿军的战术大开眼界。
当时由于装备的落后,三三制也进行了灵活的变动,为了防止美军的炮弹袭击。
三三制的范围被拉大,各个小组之间的距离保持很大,这也保证了美军一发炮弹下去,不会导致更多的人员伤亡。
这也就是为什么能够将美军打的节节败退,如果真的是一群一群的人山人海,这对于美军反倒不是什么大的难题。
那么这样的战术优点很多,首先就是我们前面说的队伍分组行动之后,较为分散。
即使敌军有重武器,也无法造成大面积的伤亡,并且分成小组之后,反而更加的利于机动行军。
这样的战术方案可以说是非常的合理,战争结束之后美国方面专门研究过我军的战术,但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制度不同的原因,美军难以实行这样的战术。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够在炮火连天的俄乌战场上看到这个战术的身影,这也足以说明我军这个战术的影响力有多大。
参考资料:
《三三制战术》
《战争中的美国从书•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