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回首 2024 年,信阳两级法院步履不停,以坚定的信念和扎实的行动,在多个关键领域开疆拓土。从涉军维权的细致耕耘,到未成年人保护的强力守护;从行政诉讼领域的积极作为,到营商环境优化的大胆创新,每一项工作都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民众关切,为信阳的法治建设添砖加瓦。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回顾信阳法院这一年的精彩司法实践。
军地协作聚合力,共筑涉军维权网
2024年,信阳两级法院牢固树立司法拥军理念,深入践行涉军维权"信阳模式",完善涉军维权各项机制,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依法公正审理涉军案件。坚持"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裁判、优先执行",做好涉军维权案件的调解工作,妥善化解涉军纠纷。信阳中院审理的上诉人信阳某干休所与被上诉人某能源有限公司合同纠纷一案,该案承办法官张杰在审理过程中,多次深入现场实地考察,积极组织、协调双方当事人调解。近日,信阳某干休所向信阳中院赠送"秉公执法扬正气,涉军维权暖军心"的锦旗,表达对法官公正办案、维护军队合法权益的感谢之情。潢川法院通过纸上书写方式为68岁重度听障老兵进行"无声调解"被写入省高院工作报告,浉河区法院审理的薛某某因破坏国防光缆犯过失损害军事通信罪案件被省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扬。
开展慰问驻地部队、老红军、军烈属暨"法官送法进军营"活动。信阳两级法院利用新兵役前、"民法典宣传月"、"八一"建军节、"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法官进军营普法、邀请官兵旁听庭审、发放法律书籍和宣传手册等方式开展活动30余次,进一步做好普法拥军工作,提升官兵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为官兵提供精准、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
深化军地协作共建。以司法拥军为抓手,融合普法教育、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等职能,通过走访座谈、定期会商等形式,精准掌握军人军属的司法需求,及时研究解决涉军维权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军地携手,联合共建,不断推动涉军维权工作走深走实。信阳中院组织召开深化发展涉军维权"信阳模式"研讨会,推动"信阳模式"进一步丰富、深化、发展,更好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依法服务保障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建立红色革命遗址司法保护基地。潢川县法院在团中央黄湖"五·七"干校旧址,商城县法院在著名革命遗迹"三年红旗不倒"所在地金刚台红军洞群,分别建立红色革命遗址司法保护基地,以助力保护红色资源。截至目前,信阳两级法院共建立7个红色革命遗址司法保护基地。
(民一庭 吴彦亭)
公益清算疏通"僵尸企业"退出渠道,府院联动促进市场"新陈代谢"
为进一步优化信阳市营商环境,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压降经营异常企业(又称"僵尸企业")数量,提高市场主体质量,信阳中院联合信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开展经营异常企业公益清算强制退出制度改革,由市场监督管理局向法院申请对"僵尸企业"进行公益清算。
联合信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制定了《关于推进经营异常企业公益清算强制退出的实施意见》,该意见规定由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经营异常企业公益清算的申请人,不定期向法院报送"僵尸企业"公益清算备选名单,法院根据提供的名单筛选出适合公益清算的企业并将名单反馈给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法院反馈的名单正式向法院提交强制清算申请书和企业档案。建立破产援助基金,适当解决保障无产强制清算案件的清算费用及清算组报酬。信阳中院与市场监管、公安、人社、税务、人民银行还建立了强制清算企业信息共享机制。人民法院充分运用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系统,在线上一次性向当地市场监管、公安、人社、税务、人民银行等查询企业车辆、不动产、社保、企业注册登记、医保等强制退出所需要的信息。法院根据程序清算后出具强制清算终结文书,市场监管部门根据该文书再进行注销。
依法消灭不良企业的法律人格,实现市场主体顺畅有序退出。自2023年12月以来,信阳法院共审理公益清算案件158件,注销企业112家。防范逃废债务,确保交易安全,将清算作为公司退出市场的必经程序,确保交易安全,更好地维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充分发挥"府院联动"制度优势,实现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常态化衔接。经营异常企业公益清算机制能够在信阳率先形成经验做法,与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是司法权与行政权"1+1>2"的有效体现。此外,发挥破产援助资金的保障作用,调动清算机构的工作积极性。
(民三庭 朱艺鑫)
涉少案件巧处理,宽严相济促新生
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依托"法心护童行"党建品牌,"零容忍"惩处伤害、性侵、拐卖等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形成强力震慑,全力维护和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纵深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对7名利用职业身份便利对未成年人实施侵害的被告人依法判处终身从业禁止。
依法审理涉少刑事案件,坚持宽容不纵容。持续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推行轻罪封存、回访帮教等机制,向怠于履行监护职责、不当实施家庭教育导致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失职"父母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督促其切实履行监护职责,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最大限度挽救罪错未成年人。
坚持以案促治。针对在涉少案件办理及回访帮教过程中发现的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保护方面存在的漏洞及薄弱环节,2024年,对留守儿童教育、监护和安全保护、控辍保学、电竞酒店等娱乐场所行业监管、强制报告义务落实等事项发出司法建议9件,推动社会治理不断完善。
持续开展法治宣教。选派218名干警担任224所学校法治副校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以案为鉴、以案说法、以案讲理,累计开展预防校园欺凌、防范性侵害及电信网络诈骗等普法活动538场次。开展"法院开放日""旁听庭审""模拟法庭"活动100余场,4000余人参与;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420余场,30000余人参与。联合市教体局、市妇联开展"法心护童行"活动,选取典型案例编制普法微视频定期向全市中小学校推送。
(刑三庭 何金峰)
调处中心发力,消融行政争议坚冰
2024年,全市法院新收一、二审行政诉讼(含行政赔偿)案件同比下降30.94个百分点,行政案件调撤率47.85%,同比上升42.02个百分点。经过两级法院的共同努力,实现了新收行政案件数量的大幅度下降以及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大幅度上升。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再上新台阶。2024年年初,市长陈志伟带头作为行政机关正职负责人出庭应诉,带动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深度开展。全年以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行政机关正职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23.6%以上,有力保障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的开展。
行政争议调处中心有力助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自全市两级法院行政争议调处中心实际运行以来,许多矛盾较深、冲突较为激烈的案件得到了平稳推进,诸多行政争议得到了实质性化解。针对涉政府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产生的系列行政协议案件,两级法院依法、审慎、公正处理,使得案件平稳推进。
延伸审判服务职能促进行政机关依法执法。两次向地方政府、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行政执法培训,为参训人员提供了从政策上看、从法律上办的新思路,增强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法的能力。两级法院深入行政机关开展法治讲座17场次,组织行政执法人员旁听庭审34次,向行政机关发出司法建议30份,提升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和应诉水平。
院庭长带头办理行政案件再取新成效。今年两级法院院领导发挥"头雁"作用,主动承办行政案件,参与协调化解疑难复杂行政争议,同比上升20.54%,承办行政案件的服判息诉率为86.36%,远高于行政案件的平均服判息诉率,为行政案件的办理树立了标杆。
(行政庭 胡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