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积极探索文化发展新路径,全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让这片土地的文化魅力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内蒙古鑫羊纺织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赶制订单。每一件纺织品都是纯手工制作,这一过程不仅考验体力,更需要精湛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一件手工毛纺织品,需将洗净的羊毛均匀铺在特制的毡帘上,通过反复的喷水、踩踏、卷压,才能制成一张结实耐用、质地均匀的毛毡,传统技法精髓融入现代流行元素,让毛纺织产品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需求,非常受市场的喜爱。
“这羊毛制品感觉太好穿了,我今天买了一双羊毛鞋,既暖和又好看,穿着感觉特别舒服。”消费者李赛音其木格高兴地说。
科左中旗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用指尖创造幸福生活。在科左中旗敖包苏木巴彦敖包嘎查非遗工坊,有30多位科尔沁绣娘用一针一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4岁的马玉荣是巴彦敖包嘎查非遗工坊的一位绣娘,今年是她在这里工作的第四个年头。2020年,刺绣非遗工坊开到了她的家门口,怀着对刺绣技艺的浓厚兴趣,马玉荣第一时间报名应聘。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培训,她已从当时的技艺“小白”变成现在不到半天时间就可以制作完成一件精美的蒙古袍的绣娘,不仅刺绣技艺越来越精湛,收入也越来越高。
绣娘在非遗工坊制作蒙古袍。岳禹铭摄
“自从非遗工坊成立,我就来这制作民族服饰,这里的工作环境很好,制作服饰的工作也很轻松,最自豪的是能让我们的民族服饰走出去,让更多的人喜欢我们的蒙古族服饰。”敖包苏木巴彦敖包嘎查非遗工坊工作人员马玉荣说。
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是自治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文化建设的总抓手。为了将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科左中旗加大对传统手工艺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提供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他们传承技艺,精益求精。同时,积极挖掘传统技艺的文化价值,推动其与文化旅游、文创产业融合发展,为古老技艺寻找新的市场空间。2024年,科左中旗共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3期,培训传承人80余人次。
春节期间,一场“瑞岁北疆印 版韵新象开”版画作品展迎新开幕,众多版画爱好者、艺术界人士以及居民群众纷纷慕名而来,一同沉浸在这场充满艺术魅力的视觉盛宴之中。步入展厅,一幅幅精美的版画便映入眼帘,让人眼前一亮。
版画作品《韩秀英》展示现场。关永喜摄
由40张连环版画构成的科尔沁民歌《韩秀英》,以图画的形式讲述着韩秀英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令现场观众惊叹。作品《放歌北疆》线条洒脱且富有韵律,男女老少身着鲜艳的传统服饰,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快的笑容绽放在每个人的脸上,把北疆人民生活的热情与欢乐以及那浓郁的民族风情展现得活灵活现。
“我创作的版画以通辽地区非遗为主题,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哲里木版画,让版画艺术传承下去,镌刻北疆文化。”哲里木版画家吕红梅说。科左中旗持续加大对本土艺术人才的扶持力度,鼓励更多艺术家深入挖掘北疆文化内涵,创作出更多高质量、富有地域特色的艺术作品。同时,积极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拓展艺术作品的展示平台与传播渠道,让北疆文化瑰宝绽放出更为璀璨的光彩。
“科左中旗文化和旅游局全力落实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结合科左中旗实际,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版画展、音乐节、科尔沁民歌比赛、非遗展示展演等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吸引众多群众参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北疆文化绽放新光彩。”科左中旗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田亮说。
科左中旗不断丰富北疆文化内涵,打造精品力作。加大对哲里木版画、科尔沁叙事民歌、潮尔、刺绣等重点非遗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引导和支持广大文艺工作者多到生活中找灵感、到实践中找素材,创作更多美誉度高的好作品。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未来,科左中旗将继续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为推动北疆文化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岳禹铭、王莹)
来源:科左中旗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