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6日电 题:种粮能手的忙碌年
新华社记者连振
2月5日正月初八,是很多人春节后开工的第一天,而内蒙古通辽市的种粮能手们早已开始新一年的忙碌。
马忠臣是通辽市汇民盛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理事长,是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从腊月二十四到正月初八,他忙着培训合作社成员、签订土地托管合同、洽谈购买农资、升级农用机械,一天也不得闲,过了一个没有假期的春节。
春节前,马忠臣开了一场农民共富带头人座谈会议,制定了2025年的“种地规划”。“今年我们要在钱家店镇周边大面积推广玉米高产密植技术,小田变大田势在必行。主要还是以托管、流转两种模式进行土地整合。”马忠臣向记者介绍道,“春节期间本来是农闲,但是我们需要抓紧时间对合作社新成员们进行全流程种植技术、市场分析、合作社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合作社,这样一开春大家就能齐头并进一起干。”
从不会种地,到跟着专家科学种地,再到种粮能手,今年已是马忠臣在钱家店镇开展托管模式的第十个年头。马忠臣说:“只有科学种田,才能真正增产增收。现在,我想把这整套技术传播出去,让更多乡亲们从中受益。”
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茂道吐苏木公音浩饶嘎查,同样忙碌的还有杜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文明,他是苏木有名的种植能手。
春节期间,文明穿梭于农资市场,仔细挑选种子、化肥,还频繁与农业专家沟通交流,探讨创新种植方式。文明说:“老庄稼人都知道,要想庄稼产量高,种子是关键。”依据去年的种植经验,结合经销商推荐,他慎重选定了今年要用的3种玉米良种。
去年,文明家玉米大获丰收,今年他将目光投向了新的种植技术。在专家建议下,他决定拿出50亩地尝试青贮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目标亩产2500至3000斤。“我先自己试试这种复合种植模式效果如何,如果好,明年就带着乡亲们一起干;要是效果不理想,咱就接着探索。只要肯尝试,就一定能有进步。”文明眼中满是期待。
开鲁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为打好粮食生产的“第一仗”,开鲁县着力下好“先手棋”,确保春耕农资供应稳定。
在开源农业公司工业园区,各类农耕设备一应俱全,公司工作人员正忙着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现在是设备的准备期,等进入春季,我们要再次进行集中保养,让农机设备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春耕生产中去。”开源农业公司执行总经理常志清说。
在公司农资经销处,开鲁县东来镇光辉村鑫阳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立刚正与相关负责人签署7000多亩地的土地托管合同,这也是姚立刚第二次与该公司合作。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让姚立刚看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景和魅力,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将合作社土地托管给专业的农业公司。
“我们合作社7000多亩地托管给了开源农业公司,比自己种,每亩地差不多能节省成本将近200元,同时解放了劳动力,乡亲们还能出去务工增收。”姚立刚说。
如今通辽市的土地仍处于封冻状态,但忙碌的人们让这片土地生机勃勃。文明说:“忙点好哇!勤劳才能致富。春节都在忙,说明日子有奔头,往后肯定越过越红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