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心甘情愿的合并,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2月7日,最新消息显示,在日产汽车与本田汽车的合并谈判破裂后,雷诺集团就所持日产股份,恢复与中国公司鸿海精密工业(富士康)的谈判。
此前,《汽车K线》曾指出,这家中国公司此前一直在暗中摸索参与日产汽车经营,包括收购股份。
有分析认为,失去本田依靠的日产急需外部资金注入,早前日产已宣布计划裁员9000人,并削减20%的产能。
如今,鸿海公司的收购计划可能会再次浮出水面。之前阻止鸿海采取行动的两个制约因素,则会由于日产与本田谈判破裂,得以解除。
对于一直希望涉足汽车制造业的中国台湾省鸿海集团,在纯电动汽车业务上,虽然之前曾是为苹果代工造车的热门候选,但苹果放弃造车,已耽搁其不少时间。
这次似乎又看到了新曙光。
01
2月6日上午,虽然日本部分地区遭受暴雪影响,但日产汽车社长内田诚仍造访了本田汽车的东京总部,与本田社长三部敏宏举行会谈。
在日产汽车内部,基本决定中止经营合并磋商、撤回协议,并将这一意向告知了本田。
主要原因则是日产汽车拟拒绝本田汽车提出将日产纳为子公司的方案。这宣告着本田与日产汽车经营合并计划,走向终结。
有分析指出,如果放弃合并,双方将不得不寻求独立生存。然而,与丰田相比,本田和日产的四轮业务盈利能力较低。
作为规模化效应显著的汽车行业,没有庞大的规模分摊成本,只会日益丧失竞争力。这也是为何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一直要快速扩大规模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日产为最大股东、原定参与统合框架的三菱汽车,也正处于困境之中。
财报显示,三菱汽车截至2024年12月31日前九个月净销售额约955.6亿元,同比下降3.6%;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15.96亿元,同比大降67.7%。
02
其实2月5日,日本媒体报道,经过七周艰难谈判后,日产与本田仍未能达成共识,日产决定撤回与本田就经营统合达成的基本协议书。
同日,路透社报道,这一方针已获得日产董事会批准。如此一来,也就发生了6日上午两家公司掌门人礼貌性的会谈。
由于认为日产业务重整需要较长时间,本田提出要把日产收购为子公司,日产内部则坚持要对等合并。
大约10天前,持有日产汽车股份的雷诺集团,则派代表到日本对合并计划表达关切,并敦促日产与本田协商更高的溢价。
中国有句古话,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汽车K线》认为,作为日本第二、第三大汽车上市公司,也是世界Top 10车企,两家日本汽车公司都有各自的算盘——本田认为自己远强于日产(本田估值约为日产的5倍),应该吞并后者;而日产觉得自己也不差,本田和自己半斤八两,应该对等。当然,雷诺集团也有最后再赚一笔的期望。
知情者透露,最终由于分歧难以弥合,日产汽车将停止与竞争对手本田的合并磋商。
消息传出,日产股价应声暴跌,外界一直对日产能否独力扭亏为盈存有疑虑。
03
有意思的是,日产和本田虽未证实合并告吹,仅指有关报道并非基于它们宣布的信息。两家公司各自发声明说,它们的目标是最迟2月中旬确定未来方向,届时将做出宣布。
此前,有中国公司曾有意截胡本田,收购日产,这也打乱了两家公司的合并计划,突然宣布合并。如今看来,这似乎是有意阻止中国公司收购日产。
两家公司2024年12月宣布展开合并磋商,原计划今年6月签署合并协议,2026年8月把两个品牌整合为一家控股公司。
自从导演戈恩事件以来,日产汽车全球范围深陷危机,中国市场断崖式下滑、产品过时、背负巨债等。
该公司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净利润同比暴跌94%。随后裁员数千人、削减产能的新闻也随之而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拟对墨西哥征收新关税,对日产汽车的冲击也或比本田、丰田更大。
目前,日产汽车在墨西哥的产量占其全球总产量近四分之一。与本田合并破灭的话,将加剧投资者对日产未来的担忧。
04
2月5日下午,日产汽车决定中止磋商的消息传出后,该公司股价开始跳水,东京证券交易所一度以须确认消息真伪为由,暂停日产股票交易。日产当天收盘时较上一个交易日下跌约5%,本田股票则大涨超过8%。
持有日产36%股权的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股价也下跌3.4%。
雷诺此前表示,对日产和本田合并持开放态度,但知情者透露,雷诺1月底派代表到日本对合并计划表达关切,并敦促日产与本田协商更高的溢价。
雷诺发言人表示,雷诺将坚决捍卫集团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新媒体报道并未显示日产和本田已就结束合并谈判做出决定。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雷诺希望寻找新的投资者,目标企业还包括苹果公司。目前雷诺持有日产36%的股份,其中18.7%存放在一个法国信托基金中,雷诺希望出售这部分股权。
05
1999年,面临困境的日产与雷诺集团建立合作关系,2016年陷入造假丑闻的三菱汽车也加入这个联盟。
早前有消息称,三菱汽车已决定不加入日产与本田的合并计划;不过,三菱汽车也表示,它会在日产和本田达成协议后作出最终决定。
如此看来,日产汽车被中国公司入股,或许是快速弥补自身智能、电动化短板的最好机会。而中国公司也能够依托日产汽车遍布海外的基地和产能,快速开启国际化进程。
那么,中国台湾省的公司都行动了,中国湖北的东风汽车集团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行动。毕竟,东风汽车与日产和本田已经有20多年的合资合作关系。
如果,本田能成人之美,也将帮助东风汽车集团走出去,反向(电动、智能化)技术输出,实现跨越式发展。
25年前日产汽车进入鄂西北的大山;2025年,东风汽车能不能把握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冲出中国,走向世界?我们已经有了当初入股PSA集团的经验和教训。
恰好,最近日本最大汽车上市公司丰田汽车在中国上海设立独资公司,生产研发旗下高端品牌雷克萨斯。
来而不往,非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