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的认知中,广告业一直是创意的代名词,从“收礼只收脑白金”的街头巷尾传唱,到“你的益达”让口香糖品牌声名鹊起,这个行业似乎拥有将平凡化为神奇的魔力。然而,如今这份光环却正逐渐黯淡,广告学专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曾几何时,广告学是众多学子的热门选择,他们怀揣着创意致富的梦想踏入校门,却未曾料到,从入学的那一刻起,现实与理想的鸿沟便开始显现。四年的大学生活,充斥着无尽的熬夜、繁重的小组作业和激烈的比赛竞争。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些学生还未等到毕业,就发现自己的专业已经消失在了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广告学,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专业,真的已经没有未来了吗?
广告学的兴衰历程,宛如一部时代变迁的缩影。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第一条电视广告的播出,开启了广告业的新纪元。随后,广告经营单位数量爆发式增长,推动了广告学专业的广泛开设。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撤销广告学专业,教育部数据显示,仅2013年至2022年间,就有53所高校做出了这一决定,其中不乏知名学府。
与此同时,一些高校虽然保留了广告学专业,但招生计划却大幅缩减。例如,复旦大学新闻传播普通类(含广告学)的招生数,在短短一年内从66名锐减至19名。这一趋势早在张雪峰“报新闻学就打晕”的言论之前就已显现,广告学作为新闻传播学科的一部分,早已露出了衰败的迹象。
高校撤销专业的原因,无非是招生难和就业难。据《中国广告教育四十年》一书透露,自2008年起,广告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急剧下降,从曾经的1名毕业生有5个岗位可选,降至仅1.2至1.5个岗位。文科专业的整体缩减,更是让广告学雪上加霜。一项研究表明,即便是被评为省一流的广告学专业,也未能逃脱被裁撤的命运。
身处这股撤销潮中的广告学学生,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不仅要应对繁重的学业压力,还要面对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而广告业的现状,也并未给他们提供太多乐观的信号。
广告业的内卷和竞争,让学生们疲惫不堪。他们的课表充满了各种软件学习、摄影技巧和编程课程,然而,有些教师却从未有过广告公司的实际工作经验,教学内容与业界脱节严重。
同时,广告业的就业市场也愈发严峻。传统广告公司在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品牌方更倾向于直接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或者利用自媒体进行营销。这使得广告公司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招聘需求也大幅减少。
面对这一困境,广告学学生们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有些人选择转行进入甲方公司,有些人则投身互联网大厂,将广告公司的经验转化为运营岗的方法论。还有一些人选择创业或成为自媒体博主,利用自己的创意和才能开辟新的职业道路。
然而,无论他们选择何种出路,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广告学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还没上车的就别选了,上车了的就随遇而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