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提到了不少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比如鲁智深和武松都是梁山好汉中的佼佼者,一个以豪迈洒脱、嫉恶如仇著称,另一个则以勇猛刚烈、恩怨分明闻名。

尽管武松与鲁智深都是以“强”著称,但二人的人设也略有不同,比如武松从头到尾都只是个“假行者”,而鲁智深最后却是大彻大悟,从“花和尚”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佛门弟子。



(鲁智深、孙二娘剧照)

不过让人纳闷的是鲁智深临终前的一番自我评述,他为何要说自己罪该万死?

或许多数人从来都没有读懂《水浒传》,那句“少不读水浒”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一、英雄一世的花和尚

鲁达本是渭州经略府的一名提辖,因路见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被迫出家为僧,法号‘智深’,他虽然是个和尚,却从不拘泥于清规戒律,反而以豪迈洒脱、嫉恶如仇的性格闻名于世。

从施耐庵赋予这角色的描述,也能看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

说是:“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纻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臊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尽管比不上武松那“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的评价,也远比梁山其他好汉的形象来得威武霸气。

而鲁智深在闯荡江湖的过程中,也确实干了不少行侠仗义的事,甚至在不少读者看来,鲁智深也是为数不多配得上“好汉”之名的人,那《好汉歌》里唱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也好似是为他而唱的一般,毕竟其他绿林贼人不制造不平之事就不错了。



(鲁智深、金翠莲剧照)

鲁智深不仅乐意打抱不平,为底层苦难之人出头,对兄弟,他也是两肋插刀,比如一路护送林冲,后来在二龙山接纳杨志、武松,都体现了他的忠义,再加上一身不俗的武艺,可以说鲁智深就是书中形象最正面的好汉了。

可就是这么一位旁人眼中的大好人,在他自己看来却是个罪该万死之人。

二、大彻大悟的鲁智深

读过原著的人都知道,征方腊结束之后,鲁智深并没有随宋江一同回朝接受封赏。

倒不是宋江觉得这哥们不好驾驭,不愿带他,相反,宋江还以高官厚禄、还俗娶亲来哄着鲁智深,鲁智深却不为所动,只想在六合寺出家,颐养天年。

不过说是颐养天年,其实他是在拜别宋江后不久就圆寂了,也正是在此时,书中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描述。

说是:“鲁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已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汤来,洒家沐浴。’寺内众僧,都只道他说耍,又见他这般性格,不敢不依他……比及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看其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剧照)

你看,旁人眼中的鲁智深是为百姓出头,为兄弟两肋插刀,怎么他自己眼中的自己却是个“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的该死之人了?

甚至他留下这遗言之后,当真就这么气绝身亡了,仿佛是给人一种“罪有应得”,接受命运的感觉。

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其实你细品那段文字,其他僧人对鲁智深的态度,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鲁智深这人,并没有表面那般好。

而作为鲁智深最铁的哥们,武松自然最了解他,武松的一段经历,就足以解释鲁智深为何留下这般遗言。

三、看透兄弟的武二爷

说来武松和鲁智深确实是有不少共同点,除了都有一身强大的本领,还有同在二龙山落草之外,他们还都有过同一段经历,即是在十字坡遇上孙二娘、张青夫妇。

当武松为兄长报仇,杀了嫂嫂潘金莲和那奸夫西门庆之后,他是落了囚,被押送去孟州,期间就经过了十字坡。

武松在进那黑店之前,其实就已经察觉到了那地方有些邪气。

说是:“看看抹过大树边,早望见一个酒店,门前窗槛边坐着一个妇人,露出绿纱衫儿来……见那妇人如何?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脚。厚铺着一层腻粉,遮掩顽皮;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红裙内斑斓裹肚,黄发边皎洁金钗。钏镯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



(武松、鲁智深剧照)

此时武松就多了个心眼,而他在那黑店中也与孙二娘暗中较劲了一番,那孙二娘果然也没顶住他的言语攻击,对他起了杀心,只是孙二娘实力远不如武松,只能被武松擒下。

若非张青及时出手,孙二娘早就被武松杀了。

但明眼人就应该有另一种想法。

笔者所指即是“即便张青出言劝阻,武松也该为民除害”,甚至他应该把张青也一并杀了,因为这对贼夫妻干的不仅仅只是杀人越货,甚至还做人肉包子,当真是该死。

而这即是问题所在,武松本就是吃人嘴短的人,他会因为张青夫妇的以礼相待而放过他们,也说得过去。

但鲁智深不是向来乐于惩奸除恶吗?怎么他当初也放了这对贼夫妻?

所谓遇恶不止,也就等同于行恶,鲁智深自然也知道这一点。



(武松、孙二娘剧照)

这一刻,你就该明白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了,原来他也不是纯粹的好人,他也知道,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因此他不仅没杀张青夫妇,反而与他们义结金兰,你说,他这么做,还算是好人吗?

也难怪他临死前会说自己是罪有应得了。

其实施耐庵写《水浒传》也从来不是为了歌颂这帮“好汉”,他不过是客观地将这些绿林狠人的事迹呈现在读者面前罢了,至于是好是坏,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只是当初年少时的我们看不透这一点罢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