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裰冷披黑雾,戒箍光射秋霜。额前剪发拂眉长,脑后护头齐项。
顶骨数珠灿白,杂绒绦结微黄。钢刀两口迸寒光,行者武松形象。
武松无疑是《水浒传》中最出彩的角色,这头衔后面甚至都不用加上“之一”的描述,当然,这也是因为施耐庵确实是在这个角色身上花费了最多的笔墨,以至于他的形象格外立体。
(武松、孙二娘剧照)
不过有时候就是这样,你对一个角色了解得越多,反而越发变得不了解他,比如他在十字坡的那段经历,就十分耐人寻味。
一、一身正气的武松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武松就是个一身正气的英雄人物,毕竟他的多数经历都可以算得上是“惩奸除恶”。
比如他在景阳冈打虎的壮举,那可不是一位猛士徒手打死了猛虎而已,对于古人而言,那猛虎可是会闯入人类生活领域的猛兽,武松打虎,就是为民除害,事实上他是徒手打虎还是用兵器杀虎本不重要,重点在于他杀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这才是阳谷县和清河县百姓崇拜他的原因。
他回乡之后,又见证了嫂嫂潘金莲害死大哥武大郎,接着他为兄长报仇,怒杀嫂嫂的桥段也堪称大快人心。
别说武松此举是滥用私刑,作为县城都头,他不该如此,但那《水浒传》的世界本就是遵循“快意恩仇”的原则,武松若不这么做,那他只会被西门庆及其背后的势力压制一辈子,就连那知县都是西门庆的人,他不动手,如何能为兄长洗刷冤屈?
还有他在孟州血溅鸳鸯楼的经历,当真是解气。
(武松喝酒剧照)
那蒋门神霸占快活林,张都监又欺骗了武松,还要加害他,武松忍无可忍,于是将张都监一家老小尽数杀死,事后还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着实霸气。
这样一个敢作敢当的猛汉,试问谁能不爱呢?
不过他在十字坡的那段经历,却不似他另外几段经历那般“爽快”,反而,在这段剧情中,武松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一面。
二、十字坡遇贼
“十字坡事件”的结局就让人不解,那《好汉歌》里唱着“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仿佛梁山好汉就是一帮惩奸除恶的好人,遇上恶贼,绝不会姑息。
而武松又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若是遇上恶贼,自然更是应该毫不留情地对他们痛下杀手才是。
而张青和孙二娘就是典型的恶人。
比如武松擒下孙二娘时,张青跳出来求情,当时他就提到了他们夫妻二人在这十字坡做出的种种恶行。
说是:“小人只此大树坡下剪径。忽一日,有个老儿挑担子过来。小人欺负他老,抢出去和他厮并。斗了二十馀合,被那老儿一匾担打翻。原来那老儿年纪小时专一剪径,因见小人手脚活便,带小人归去到城里,教了许多本事,又把这个女儿招赘小人做了女婿……只得依旧来此间盖些草屋,卖酒为生。实是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
你看,他们不仅拦路抢劫,宰杀过路客,甚至连那帮被害者的尸体也不放过,这都不仅仅只是恶人了,简直就是“魔头”。
都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所以张青和孙二娘不就是制造不平之事的人吗?武松就该杀了他们。
然而事实是武松不仅没有对他们痛下杀手,反而在张青挑明了身份之后,就与张青、孙二娘结拜了,难道就因为他们“态度好”,就可以这样?
(张青剧照)
所以从这段剧情来看,武松也并非纯粹的好人,在他的利益没有受损的前提下,他似乎也没有必须要惩奸除恶的正义感。
而结合这“结局”来看,他初遇孙二娘时的那段对话,就愈发显得有趣了。
三、意味深长的对话
其实武松在进入那十字坡黑店之前就已经看穿了这地方绝不是正经酒家,而那孙二娘的穿着也暴露了这女子不简单。
说是:“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脚。厚铺着一层腻粉,遮掩顽皮;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红裙内斑斓裹肚,黄发边皎洁金钗。钏镯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
所以当武松进入那店铺之前,就已经有了要调戏那女子一番的意图。
(孙二娘、武松剧照)
接着二人之间便有了这么一番对话:“武松道:‘我见这馒头馅内有几根毛,一像人小便处的毛一般,以此疑忌。’武松又问道:‘娘子,你家丈夫却怎地不见?’那妇人道:‘我的丈夫出外做客未回。’武松道:‘恁地时,你独自一个须冷落。’那妇人笑着寻思道:‘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不是我来寻你。我且先对付那厮!’”
为什么武松说这番话的时候,孙二娘顿时就觉得心虚,乃至动了杀心?
给人的感觉就是她被冒犯了。
难道她仅仅是惧怕武松看透了自己的诡计,怕武松发现她杀了人?
不,武松这番话别有深意,武松其实是故意讽刺孙二娘,意思是说孙二娘在做包子的时候,还在做些不检点的事。
之所以笔者会这么解读,是因为武松在原著中不止一次这样子用言语讽刺别人。
比如他去快活林找蒋门神的麻烦时,就与蒋门神的小妾有这么一番对话。
说是:“武松吃了道:‘这酒略有些意思。’问道:‘过卖,你那主人家姓甚么?’酒保答道:‘姓蒋。’武松道:‘却如何不姓李?’那妇人听了道:‘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
(蒋门神剧照)
他为何这么说?很简单,因为当时出名的风月女子,如李师师、李巧奴,都姓李,所以武松此时的拐着弯骂这女子,讽刺对方像风月女子。
如此再回过头来看,武松和孙二娘都堪称人精,他们都明白对方心中想什么,也难怪后来他们能意气相投,他们确实是一路人。
而这也是《水浒传》有趣的地方,施耐庵从来都没打算歌颂书中这帮绿林猛人,他不过是将那个时代的世间百态呈现在读者面前,而这些细节的存在则让他的故事格外真实,如此匠心之作,能成为经典也是理所当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