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势,讨口彩的点心特别应景。比如,人往“糕”处走、日子过得节节“糕”。

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特色的乡土糕点。糖糕、蜜糕、枣糕、栗糕、粟糕、麦糕、豆糕、花糕、糍糕、定胜糕、重阳糕、蒸糖糕、丰糖糕……在江南,条头糕又是独一档佳品,从前人们拿它送礼,也是很有面子的。

糕体细腻如丝滑,甜而不腻润心间。用糯米粉糅合细沙做成的糕点,在清代苏州文人顾禄编撰的《清嘉录》里就有记载,大的一尺见方为“方头糕”,细长的叫“条头糕”。相传,早年很多苏州人移居上海,也带来了苏式糕点,条头糕就是其中之一。经过不断传承和改良,如今它已经成为极具特色的海派点心。在南京路上,还有什么糕点的销量能超过沈大成的条头糕?

愿君常品条头糕,年年岁岁福寿高。外皮软糯,内馅香甜,咬一口,拉丝绵长,反复咀嚼也不粘牙,这就是条头糕制作工艺的精致所在。《如懿传》里有个情节,陪乾隆下江南的如懿就是“条头糕控”,见到路边有卖条头糕就两眼放光,还兴奋地向皇上炫耀自己从小就好这一口。绍兴人夏丏尊回忆,鲁迅在浙江任教时,“那时他晚上总睡得很迟,强盗牌香烟、条头糕,这两件是他每夜必需的粮”。那时没有外卖没有快递,都是斋夫摇寝铃前买好送进房间,周六夜里备得更富足些。我想,鲁迅心心念念的一定是细沙馅的吧,现在的品种可多了,增加了玫瑰、芝麻、抹茶等多种口味。

毋庸讳言,现在传统小吃式微了许多。其实,美食也是要“从小吃起”的。夏衍在《懒寻旧梦录》里写道:“那时候学校里是可以向校役订点心的,如条头糕、麻酥糖之类。”

特色美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让上海的孩子品尝条头糕、五香豆、梨膏糖的家乡风味,或许将来会成为他们一辈子的温馨谈资。

栏目编辑:方翔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王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