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月7日的国家能源海洋核动力平台技术研发中心,每一处角落都充斥着庄严肃穆的气氛。这里并不是正在进行某项特殊的研究,而是为一位工程师举行隆重的追思会。

这位工程师名叫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工程师的家人选择把追悼会开在了研究所?

为共和国劬劳奉献的他,究竟有过怎样波澜壮阔的一生?

告别家乡三十载,深潜报国三十年

1957年,攻读船舶制造专业的黄旭华学成归家。

他这一番前来,是想要告诉63岁老母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已经找到了一份“国企工作”。

得知儿子工作有着落的黄母分外高兴,黄旭华临别之际,她还特别嘱咐儿子:

“要是工作稳定了,就记得常回家看看。”

可黄母没有想到的是,儿子这一别,就是三十年的时间。



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自己的儿子究竟是死是活,究竟在做什么?黄母不知道,爱人李世英更不知道。

这世上真正能够知道自己任务的,恐怕只有黄旭华一人。

1926年,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一户普通人的家庭。

自幼在码头上看到洋船来来往往的黄旭华,内心生出一股油然的羡慕:倘若自己的祖国,也一样能在海上自由驰骋,该有多好!

怀着对船舶制造的强烈兴趣,勤奋好学的黄旭华谢绝了国民党中央大学航空系的保送资格,转而考入国立交通大学,攻读船舶制造专业。



学生时代黄旭华

在大学校园内,接触进步思想的黄旭华很快意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949年,在从校园毕业后,黄旭华就光荣入党,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

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时常处于美苏两大国的核讹诈阴影下。为了巩固国防,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海军部队,我国在50年代末最终做出了研制核潜艇的决定。

核潜艇究竟该如何制造,对我国来说还是工程上的空白。彼时同中国决裂的苏联,撤走所有专家并销毁图纸,中国面临的科研困境格外艰难。

值此关键时刻,黄旭华成为了我国核潜艇研制队伍中的一员。



黄旭华(后排左一)

当黄旭华得知,他的任务是国家的绝对机密,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时间都不能回家时,他依旧没有丝毫的犹豫,选择站在科研工作的一线。

1986年,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再次回到故乡,遇见阔别30载的老母时,得知儿子究竟在做什么的母亲不禁失声痛哭:

“孩子,你父亲过世,你都没有来看他一眼。人常说忠孝不能两全,母亲理解,你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的孝了!”

攻坚克难铸重器,土法也能出奇迹

黄旭华告别家乡的三十年,也是他为共和国核潜艇工程事业“深潜”奋斗的三十年。

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黄旭华经历过怎样的科研难题,又曾有过哪些心理上的孤独与痛苦,都是他一人默默承受的。

在研制潜艇期间,黄旭华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就是潜艇外形的设计。



作为一种长达近三百多年历史的水下武器,潜艇的外型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国际上主要流行的潜艇外型包括:圆柱型、雪茄型和水滴型。

其中,水滴型潜艇的发展历史较为年轻,其流线型的设计可以让潜艇突破水下阻力,在航程、速度等方面都能更胜一筹,是当时美苏等潜艇大国最青睐的潜艇型号。

然而,水滴型潜艇的设计难度也最大,设计团队不仅要考虑潜艇复杂的流体力学,还要兼顾潜艇的结构强度能否承担水下压力。

黄旭华在一番深思熟虑后,最终决定还是选择当时公认难度最大的“水滴型”。



因为黄旭华深知,在中国近代船舶已“后发制于人”的情况下,想要奋起直追,研究团队就必须“迎难而上”,才能弯道超车。

黄旭华面临的第二道难关,就是当时条件简陋的研究设施。

但是,意志坚决的黄旭华也想出了克服困难的“土办法”:没有大型计算机,就用算盘打出结果;没有电子秤,就用土秤来计算每一个零部件的重量。

在黄旭华的层层把关之下,研发团队最终在潜艇内成功铺设长达100多公里的电缆和管道,并让潜艇成功下水。

1970年,由黄旭华等人集体研发中国第一代核潜艇:09I型核潜艇正式服役,解放军的水下核武力量彻底实现从“0”到“1”的突破。



终身奉献无怨悔,谦逊退让亮名节

从1957年告别家人,到1970年目睹共和国的第一艘核潜艇服役,昔日里意气风发的青年,不知不觉脸上也挂满了沧桑。

尽管第一艘核潜艇服役的消息令人喜悦,但黄旭华并没有就此躺在功劳簿上,而是转而投身到了战略导弹核潜艇:092型的研发工作中。

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黄旭华被调到水利电力部,开始研究核能的和平应用时,他昔日里为共和国所作出的贡献,才慢慢被世人所知晓。



研发核潜艇时用的算盘

在人们了解过他告别家乡30年,用算盘“打出”核潜艇的英雄事迹时,人们都不禁称赞他为中国的“核潜艇之父”。

然而,黄旭华却婉言谢绝了这一称赞,认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诞生,并非是他一人的功劳,而是彭士禄、赵仁恺等一众同事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中国核潜艇的功臣!

在建立不世之功后,黄旭华依然能够秉持虚怀若谷的谦逊品格,这样的高风亮节,更不禁引起所有人的钦佩。

2025年2月6日,一代“老军工”黄旭华因病逝世,享年99岁。



黄旭华的家人们将他的一场追思会安排在了国家能源海洋核动力平台技术研发中心举行,这里又被称为“719研究所”,江泽民曾为其提名,也是黄旭华昔日里奋斗过的地方。

悼念这位老人的花环,被摆成了一艘核潜艇的形状,这是他一生功勋的见证。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的悼词,更是他一生的写照!

参考信源:

[1]新华社:黄旭华: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一生,为祖国“深潜”——追思中国核潜艇先驱黄旭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