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版面刊发于2025年2月7日《新闻晨报》


一场观众参演的“赤壁大战”

晨报小记者 李坤灵(上海闵行区万科双语学校 三年级)

对我来说,《三国演义》里的“赤壁大战”绝对是一大看点,但是在书本里看文字描写赤壁大战总是让我觉得不过瘾,真希望可以亲眼见到赤壁大战呀!所以当妈妈说会带我去看赤壁大战的舞台剧时,我兴奋地快要跳起来了!

盼望着,盼望着,总算等到演出的这一天。开场前,工作人员给我发了一面蜀国的小旗子和一个精致的红色小锦囊。这让我非常疑惑,为什么看剧需要这些东西呢?

表演开始了,三国英雄们轮番登台:曹操气宇轩昂,诸葛亮从容淡定,张飞来去如风,周瑜唇红齿白,赵云精神抖擞,关羽忠肝义胆,像是从《三国演义》的原著里面走出来的。

这部舞台剧的特别之处在于,舞台上的英雄们会不时地和观众互动。我记得其中有一出特别搞笑——坐在小船中的诸葛亮和鲁肃,突然立起身,双手提着小船悠哉游哉地走下了舞台,走到了观众席前,一边与观众互动,一边表演享受着酒宴。还有一次,诸葛亮在表演七星坛借东风时,居然邀请了一位小朋友来做他的助手,甚至还让他拿着诸葛亮的羽扇来发号施令!

最让人激动的是,当剧情演到诸葛亮草船借箭之时,曹孟德一声令下,“全军放箭”,舞台上顿时彩带纷飞,宛如万箭齐发,场面非常精彩。此时,在演员的邀请下,全体观众一起举起手中的小锦囊,一声令下——“放箭”,拉动扣环,小锦囊“射出”成百上千条彩带,我们顿时也成了赤壁大战中的一员。

因为观众可以参与互动,这部舞台剧让我分外难忘,希望下次还能再来观看。


台前幕后皆精彩

晨报小记者 谢天欣(上海市杨浦区六一小学 四年级)

2025年1月18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剧院,期待已久的《三国演义》系列舞台剧《赤壁之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进场时,我发现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小门,我悄悄地跑去,探头往里张望,有些昏暗的后台里,我最喜欢的诸葛亮和威风凛凛的关云长正整装待发,准备上场。

演出开始啦!剧情从“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开始,黄盖施展苦肉计,目的是骗取生性多疑的曹操信任;之后诸葛亮夜邀鲁肃,一起在大雾中去曹营取箭;诸葛亮为周瑜“借”到东风,火烧赤壁,曹操败走华容道,但最终关羽放走了曹操。

这些经典的故事片段对我并不陌生,但这次舞台剧给我带来了不同凡响的体验。半夜时分,大雾弥漫,诸葛亮邀请鲁肃一起坐上小船。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两人拎着船从舞台上走了下来,缓缓来到观众面前坐下。诸葛亮对鲁肃说:“走,我们一起去取箭。”只见台上曹操的将士排成一排,摆开架势,频频放“箭”。诸葛亮还指导观众们,使用锦囊上的小机关,“射”出无数支“彩箭”。随后大家齐声喊道:“谢曹丞相送箭!”

演出结束后,我们还留下来探访幕后。导演告诉我们,整个剧组只有8个演员,却要扮演15个角色,比如扮演关羽的演员,还要扮演庞统和一个士兵,所以换剧服的时间非常短,只有一分钟左右。后台还有很多道具,都是道具组手工制作、运到剧场后拼装而成的。我们刚刚在台下看到的那条小船,原来是用泡沫等轻质材料制作的,外面再涂上一层仿木材料。火烧赤壁时用到的熊熊火焰,是用灯光打在飘动的红布上产生的效果。

原来,台前演员的精彩表演,加上幕后导演、道具组等各类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才成就了这场精彩的“赤壁之战”。


梦回“草船借箭”

晨报小记者 徐梦哲(上海市浦东新区白玉兰小学 三年级)

“报……”一声急促的报告声,把我从香甜的美梦中拉出来。“曹军要攻来了,请大人速速带兵前往江边,做好准备!”我猛地起身,披上铠甲,带上红缨枪,骑上战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前往阵地。我表面上淡定自若但内心忐忑不安:今天我成为了一名蜀国的将军,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我要誓死保家卫国。

转眼间,我就来到了江边,看到江对岸曹军的营帐一排排整齐地排列着,就像一堵堵黑压压的城墙,而我军只有区区5万将士,粮草不足,武器短缺,敌我双方实力悬殊。正当我一筹莫展之时,等来了一个好消息:吴国要与我们合作,一同对抗曹军。与这个消息一同来的还有一件棘手的任务:需在3日内铸造10万支箭。

10万支!只有三天时间!这怎么可能?孔明先生既然应允下了,他一定会有办法的。

这两天,孔明先生很奇怪,他摇着蒲扇,气定神闲地在喝茶看书,即没有让我们砍竹子,也没有让我们打铁器,反而让我们扎稻草人。我们虽然疑惑不解,但还是照孔明先生的意思做了。我们在二十艘船的甲板上全部扎上了稻草人,远远望去,好像船上站满了士兵。

这天晚上,江上起了大雾。我们趁着夜色,将扎满稻草人的船慢慢驶入江中。待靠近曹营时,我们点燃火把。只听江对岸一片骚乱:“敌人攻来了,敌人攻来了,快,快放箭……”我们躲在船舱内,只听到甲板上“嗖嗖”的声音,一只只箭牢牢地扎在了稻草人上。我们心中暗暗窃喜,“曹军上当啦!”

待回到军营时,天开始蒙蒙亮了,江上的迷雾也渐渐消散。士兵们将稻草人身上的箭一一拔下,整齐摆放在岸边。我们粗略数了数,大约有10万支。

我在心中不由叹服,诸葛先生真乃奇才,没有牺牲一兵一卒,就让曹军乖乖为我们送来了箭。有诸葛先生在,打赢曹军指日可待!


一次别开生面的观剧体验

晨报小记者 杨美怡(上海市西南位育附属实验学校 四年级)

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星期日,我来到云峰大剧院,观看《赤壁之战》舞台剧。

演出即将开始,剧场的入口被挤得水泄不通。我躲过人群,领到了一个小锦囊,里面还有一个更小的盲袋,和一张说明书。我小心翼翼地将小锦囊和盲袋放进口袋,感受着它们带来的神秘感。

灯光渐暗,演出终于在观众的期待中拉开了帷幕。演员们通过幽默的对话和动作,逐一自报家门。当诸葛亮出场时,观众席中喊声连天,大家纷纷举手提问,气氛热烈。看来,诸葛亮是一位“大红人”啊!

演出中,演员们有时会走下台,到观众席中表演,和我们互动;有时会请小观众上台,和他们一起完成一幕剧。演员们幽默的对话和滑稽的动作,让我沉浸在欢声笑语中。

直到“草船借箭”这一场景出现,我才意识到小锦囊的妙用。当诸葛亮和鲁肃在雾中举杯对酌、曹操大喊“放箭”时,我们所有的观众一起抛出锦囊,营造出了万箭齐发的效果。

演出结束后,我们还与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进行了互动。导演告诉我们,为了把书本上的经典搬上舞台,他们从2024年5月就开始精心准备。整场戏一共有15个角色,但其实只有8名演员,其中一位演员要演三个角色,演员们要在一分钟内完成两个角色的换装。

我们还在后台参观了各种道具,包括大小船只和石头。它们的制作方法其实都是一样的:先把泡沫塑料削成想要的形状,再加一层木板固定,最后将漆涂上去。如果你去捏一捏,就会发现他们是软的呢!不过关羽的大刀是铁做的,竟有四斤多重!

通过这次别开生面的观剧体验,我终于知道了:我们所见的一出剧目,不仅仅有台上演员的付出,还有导演以及很多幕后工作人员的努力,如道具师、服装师等等,是他们共同为我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赤壁之战”。


别开生面“玩转”经典

晨报小记者 韩欣宜(上海市敬业初级中学 七年级)

盼望着,盼望着,三国演义系列舞台剧《赤壁之战》要在上海首演啦!初看演出海报时,作为“三国迷”的我,十分好奇他们将如何在90分钟内还原赤壁之战的经典场面。一番观影和采访后,诸多亮点让我欣喜。

首先,剧中设计了很多互动,趣味十足,氛围感拉满。

进场时,小观众们可以选择自己心仪的“魏”“蜀”“吴”阵营旗帜,演出过程中为将士摇旗呐喊。每个家庭还领到一个锦囊。我一开始以为是个纪念品,没想到是个伏笔。剧情推进到草船借箭时,只见台上大雾漫天,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而曹操一声令下,“放箭”,砰的一声巨响,放的“箭”竟然是许多条彩带。更没想到的是,诸葛亮邀请观众打开进场时发的锦囊,里面放着一个带有拉环的小装置,大家一起扔出锦囊,全场瞬间甩出了数千条彩带,像烟花一样绚烂。观众们齐声高喊:“感谢曹丞相送的箭”,气氛好不欢乐。

其次,剧中的音乐都是原创,这令我对这个团队更加高看。我也是一个专注于扒谱的音乐迷,从一进入剧情开始,就觉得配乐恰到好处,和情节完美融合。尤其是小乔的那一段楚鼓水袖舞,令人惊艳。演出结束后,我采访了小乔的扮演者。原来她是京剧演员出身,自编自演了这段舞蹈。

再次,这部剧的亮点还在于对历史文化的充分了解,细节到位。比如主公坐在方桌后,这体现出了古代的方桌文化,而古代以左为贵,所以作为军师,坐在方桌的左上方。而另一位侍臣,坐在方桌的右下方。再比如剧中曹操醉酒吟诗,吟诵的正是《短歌行》,句句都是经典,十分应景和带感。

最后也是最大的亮点是,没想到如此盛大的战争场面,出来谢幕的居然只有八名演员,更没想到后台如此简单,道具也不复杂,靠的是创新的表达和演绎。

真是别开生面“玩转”经典,诚意创作向新而行!


观剧“赤壁之战”

晨报小记者 吴谦瑗(上海浦东新区民办筑桥实验小学 二年级)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云峰剧场看《三国演义》里的精典片段“赤壁之战”。

看演出前,我和妈妈看了纪念品。我很想要蜀国的旗子,但是我又很喜欢卡通人物冰箱贴。在只能拿一件物品的情况下,我还是选了卡通人物冰箱贴,因为它又好看又可以长久保存。

演出时我很开心,因为有很多让观众哈哈大笑的互动设计。比如:小船可以分成两半,这样演员就能轻轻松松拿起来,走到台下观众席前,再继续表演。

演出后,我从观众变身成小记者,参观后台,看演出道具,了解演员们有多么辛苦。我还和最喜欢的诸葛亮拍了合照。今天真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