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482期】
田沁鑫导演有一把名为“非线性叙事”的“手术刀”,精准切取历史长河中的璀璨片段,拼贴一幅荡气回肠的史诗画卷。在话剧《苏堤春晓》中,她将手术刀对准了大宋朝文笔绝佳、厨艺精湛、心理素质极高、设计造诣深厚的幽默“公务员”——苏轼,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丰满立体、具有当代意义的“苏大人”。
2023年11月22日,《苏堤春晓》在杭州大剧院迎来全国首演,作为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中唯一的新创话剧,它一经亮相便惊艳四座。2024年4月5日,该剧在中国国家话剧院迎来新一轮演出,开票1小时票房就突破百万,彰显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今年2月至3月,还将在上海、成都等地上演,观众期待值持续升高。
《苏堤春晓》摒弃传统线性史诗结构,以苏轼两次任职杭州的经历为叙事核心,穿插其一生的重要节点,将政治生涯的起伏、文学创作的辉煌以及个人情感的波澜有机融合。这种叙事方式不仅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更赋予了观众自主探索苏轼内心世界的权利,在剧情的跳跃与切换中,观众置身于苏轼的不同人生阶段,既能感受到他在政治漩涡中心的挣扎与坚守,也能体会到他在文学创作时的才情与浪漫。
《苏堤春晓》不仅是一部关于苏轼生平的话剧,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现代诠释。该剧以苏轼的人生轨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宋代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诗词、绘画、书法、建筑等多个领域。剧中大量引用苏轼的经典诗词,通过演员的深情演绎,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领略到苏轼诗词的独特魅力。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该剧以当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苏轼的故事,挖掘其中蕴含的现代价值与人文思考。
演员的出色表演是《苏堤春晓》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辛柏青饰演的苏轼无疑是全剧的核心亮点,他凭借精湛的演技,将苏轼的儒雅气质、果敢担当以及豁达乐观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在朝堂之上的慷慨陈词,还是在被贬途中的自我调侃,辛柏青都能精准把握苏轼的情感变化,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与苏轼面对面交流。 苏青、吴彼等演员也为该剧增色不少。 苏青饰演的王弗,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她与苏轼之间的感情戏细腻而动人,将古代女子的温婉与深情展现得恰到好处。 吴彼饰演的角色则性格鲜明,与苏轼之间的互动既有幽默诙谐的一面,也有真挚感人的一面,为剧情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
在舞台呈现上,《苏堤春晓》堪称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是传统美学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舞美设计以宋代人文鼎盛时期的中正雅致、大气清幽为灵感源泉,通过17组高达9米的屏风阵列装置,构建出一个既宏大又细腻的舞台空间。这些屏风不仅是舞台场景的分割与转换工具,更是宋代文化的载体,上面绘制着苏轼相关的文献书法以及宋代山水画,通过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现出动态的山水画卷,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宋代的山水之间。
灯光设计在舞台呈现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根据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变化,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节奏,还能在极“空”的舞台背景下,通过巧妙的光影布局,凸显演员的表演,使整个舞台达到极“满”的艺术效果。
全息纱幕的运用是该剧舞台设计的一大创新亮点。它既营造出宋代竹帘的空间审美意境,又兼具现代科技的神秘感,通过纱幕的“透”与“不透”,实现了舞台前区与后区的虚实交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时空对话。这种设计不仅解决了传统戏剧中“出将”“入相”的空间转换问题,更寓意着苏轼一生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的徘徊与抉择。此外,四十多把宋代座椅错落分布在舞台上,与屏风、纱幕等元素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宋代文化韵味的舞台空间。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在屡次被贬受挫时,苏轼依然投身生活、投入工作,这才有了鼓舞后人的豪放词句,有了六桥卧跨美丽苏堤。透过苏轼,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代“公务员”形象。 这也说明,《苏堤春晓》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卓越的艺术成就,更在于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它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苏轼除诗词以外的事迹和成就,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他享受生活、了在当下的精神品格。
“轼,是车前的一根横木,大宋朝是一架马车,乘车的人高瞻远瞩,就要扶着车前的轼,而我,愿做马车的车轼,让大宋朝看得更远。”这是剧中苏轼非常动人的一段自报家门台词。后来,他辗转多地,常常被贬,偶有升迁,浮浮沉沉中,他总是保持着热爱,贫穷了开垦土地,嘴馋了提升厨艺,岭南日晒,编一顶草帽遮阳,醉酒硬要出门,竹杖芒鞋,只管高歌前行,风雨扑面,打叶穿林,迎着山头斜照,卸下一蓑烟雨,留给后世一个不断回味的璀璨人生。
来源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 倪佳晨
专栏主笔 | 余夏琳
组稿编辑 | 张子豪
校对 | 芦恬莹
主编 | 张文军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