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时,国军的51个军军长
第1军(中央军),军长胡宗南,黄埔一期。
第2军(中央军),军长蒋鼎文,浙江讲武堂毕业。
第3军,军长曾万钟,朱培德旧部。
第4军,军长吴奇伟,张发奎旧部。
第5军(中央军),军长薛岳。
第6军,军长韩复榘。
第7军(新桂系),军长廖磊。
第9军,军长郝梦龄,魏益三旧部。
第10军(原直鲁联军旧部),军长徐源泉。
第11军(宁马),军长马鸿逵。
第12军(韩复榘派),军长孙桐萱。
第13军(中央军),军长汤恩伯。
第14军(中央军),军长卫立煌。
第15军(镇嵩军),军长刘茂恩。
第16军(湘军谭延闿派),军长李韫珩。
第18军(中央军),军长罗卓英。
第19军(晋军),军长王靖国。
第20军(川军杨森派),军长杨森。
第21军(川军刘湘派),军长唐式遵。
第2军(湘军谭延闿派),军长谭道源。
第23军(川军刘湘派),军长潘文华。
第24军(川军刘文辉派),军长刘文辉。
第25军(鄂军夏斗寅派),军长万耀煌。
第26军(原五省联军旧部),军长萧之楚。
第27军(原湘军唐生智派),军长刘兴。
第28军(湘军何键派),军长陶广。
第29军(西北军宋哲元派)军长宋哲元。
第30军(西北军孙连仲派)军长孙连仲。
第31军(晋军商震派)军长 商震。
第32军(晋军阎锡山派),军长孙楚。
第33军(晋军阎锡山派),军长杨澄源。
第35军(晋军阎锡山派),军长傅作义。
第36军(中央军),军长周浑元。
第37军(湘军),军长毛炳文。
第38军(原陕军杨虎城派),军长孙蔚如。
第39军(皖军与豫军合编),军长刘和鼎。
第40军(西北军庞炳勋派),军长庞炳勋。
第41军(川军孙震派)军长孙震。
第42军(西北军孙连仲派),军长 孙连仲。
第43军(川军郭汝栋派)军长 郭汝栋。
第44军(川军刘湘派)军长 王缵绪。
第45军(川军邓锡侯派)军长 邓锡侯。
第46军(中央军)军长 樊嵩甫。
第47军(川军李家钰派)军长 李家钰。
第48军(新桂系)军长 夏威。
第49军(东北军)军长 刘多荃。
第51军(东北军)军长 于学忠。
第53军(东北军)军长 万福麟。
第57军(东北军)军长 缪澄流。
第67军(东北军)军长 吴克仁。
新编第1军(甘军)军长 邓宝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