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初期,陈毅入鲁六战一胜五负 ,粟裕紧急北上接替指挥


1945年10月5日,陈毅由延安到达山东,接替罗荣桓在山东的工作。

1946年1月,山东野战军成立,陈毅为司令员,黎玉为政委,宋时轮为参谋长,下辖第7、8师和第1、第2纵队,约5万余人。

1946年6月26日,全面内战爆发。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指挥58个旅,约46万余人进攻华东解放区。其中31个旅进攻苏中、淮南、淮北, 27个旅约21万兵力进攻山东我军。


山东野战军接连6次战役,仅有一次胜利。

1、朝阳集战役,胜利。

1946年7月27日至29日,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92旅全部和第60旅一部,共5000余人。

2、泗县战役,败仗。

华中分局建议应打蒋军,不打桂系,张震、王德等人也对战役提出异议。

1946年8月7日发起,我军参战兵力22个团7万余人,桂系守军仅有2个团。

我军兵力配置失当,加上连日大雨,火炮辎重未及跟上,攻城失败。


3、两淮失守,败仗。

淮阴作为华中首府,政治地位相当于第二延安。两淮若不失,则国军怕苏中抄其后路而不敢全力北上。9月份陈毅置华中粟裕等一再提醒于不顾,中了薛岳声东击西之计,执意移师沭阳,致两淮失守。

4、峄县战役,败仗。

整编第26师马励武部,在快速纵队坦克大炮掩护下发动进攻。我军没有反坦克经验和手段,峄县、枣庄、郭里集被敌占领。

5、傅山口反击战,消耗战。

歼敌2000余人,敌余部向峄县、枣庄地区溃退。一纵也伤亡不小,二团团长曾昭墟负重伤,打了个得不偿失的击溃战。

6、台枣路,消耗战。


11月上旬,鲁南之国民党军调整部署,陈毅决心乘机反击。由于兵力不足,仅歼敌2900余人,无法全歼整编第77师。

同一时期,粟裕在华中,指挥3万多人,打出了七战七捷,打退国军12万多人进攻,歼敌5.3万人。

1、‌宣家堡泰兴战斗‌

1946年7月13日至15日,先机制敌,歼敌三千余人,取得了初战胜利。

2、‌如(皋)南战斗‌

1946年7月18日至21日,远道奔袭,全歼敌一个师部、一个旅及另一旅的大部,共一万余人。


3、‌海安战斗‌

1946年7月30日至8月3日,在运动防御中,毙伤敌三千余人,成功迟滞了敌人的进攻。

4、‌李堡战斗‌

1946年8月10日至11日,全歼守敌和援敌一个半旅,共九千余人,打开了主力南下作战的通道。

5、‌丁堰、林梓战斗‌

1946年8月21日至22日插入敌后,全歼丁堰守敌交警总队五个大队和林梓守敌一个营,共三千余人,切断了南通至如皋的公路。

6、‌邵伯战斗‌

1946年8月23日至26日,以连续出击和白刃格斗,血战四昼夜,歼敌二千余人,成功解邵伯之危。


7、‌如(皋)黄(桥)路战斗‌

1946年8月25日至27日,采取攻黄救邵战法,在运动战中歼敌两个半旅,共一万七千余人,取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

山东野战军连续失利,部队士气也出现了下滑。泗县战役后,部队质疑指挥的声音也不断出现。

两淮失守,山东和华中的联络被切断。缺乏战略纵深的华中野战军部队,处于国军三面包围状态,还有一面是海,处境艰险。

华中野战军主力相继在运河线、东台、涟水、淮沭、盐城等地阻敌进犯,在予敌重大杀伤后渐次后撤进入山东。

此时国军连续胜利,士气旺盛,在山东连续发动进攻。山东野战军经历6战5败后,急需一场胜利。


1946年12月12日,粟裕仅带了几个警卫人员连夜北上,到山东野战军与陈毅会合。

12月15日,粟裕发动宿北战役,这一仗是他解放战争最紧张的一仗,紧张程度超过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


一、直接指挥原本不熟悉的山东野战军指战人员。

二、对作战部队不熟悉,除了叶飞部都是山东野战军部队。

三、对作战地域的不熟,粟裕是头一回在宿北地带作战。

四、对对手的不熟悉。

这一仗必须打赢,没有退路。经过4天激战,山东野战军全歼国军整编第69师,师长戴之奇自杀,副师长饶少伟被俘。


我军以8000余人伤亡为代价,歼敌2.1万人。山东野战军取得首次胜利。

1947年元旦,山东野战军和北上的华中野战军发动鲁南战役,歼敌2个整编师另一个快速纵队,取得歼灭敌军56000多人的重大胜利。

此战后,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粟裕指挥下接连创造歼敌纪录,华东野战军获得中央通电嘉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