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心放

卧薪尝胆这个典故激励后人振奋精神,发愤图强,不懈进取。它来自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失败后立志复仇,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本文专门聊聊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一)吴越两国胜败逆转

春秋时代,通常用来指古代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总计295年。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的事时有发生。相邻的两个诸侯国吴国和越国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代。

公元前496年,自以为兵强马壮,胜券在握的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殊不知被越国打得大败。吴王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之前的阖闾嘱咐儿子夫差,一定要替他报仇。

夫差牢记父亲的临终遗言,抓紧练兵和备战,两年之后,就亲率大军玫打越国。越国君臣紧急商议。大臣范蠡劝告越王勾践,吴军来势汹汹,我军避其锋芒,守住城池,以逸待劳为上策。勾践表示不能在吴国面前示弱,决定出兵正面迎敌。

两军在太湖一带展开了大战,结果越军大败,勾践带着五千残兵败将退到会稽,不料又遭到吴军的合围。山穷水尽之时,勾践只好听从范蠡的建议,派大臣文种到吴国议和。


(二)夫差犯下致命错误

如果夫差立马拒绝,来个猛追穷寇,越国就会在春秋诸国中除名,不会发生以后的故事了,殊不知自视清高孤傲的夫差想都没想,就表示可以考虑越国议和的请求。伍子胥是个颇有头脑之人,一个劲地坚决反对,使得夫差犹豫不决。

这如何是好啊?越国君臣打听到夫差的宠臣伯嚭是个贪财贪色的小人,于是经过紧急安排,由文种带着美女西施和珍奇珠宝去见伯嚭。得到不少贿赂的伯嚭十分高兴,带着文种去见夫差。文种献上西施和珍奇珍宝后,把夫差大大地吹捧一番,还说勾践愿意永远做伺候你的臣子。伯嚭在一旁帮文种敲边鼓。明白人伍子胥则坚决表示反对。自视清高的勾践如此下矮桩,向自己称臣,令夫差高兴万分,虚荣心得到了顶格的满足,加之本来他就认为越国已被打得脱了形,翻不起浪了,于是毫不犹豫答应了越国的投降,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没有退路的勾践只好带着夫人到吴国去了,把一应政务交给文种处理。

真是龙困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勾践在吴国受到了百般凌辱,还被迫当马夫,每当夫差外出,他就负责牵马。同去的范蠡也跟着做奴仆的活儿。其间,勾践为了表示自己是真心的归顺,有次夫差生病了,久久不能痊愈,勾践去亲自尝他的大便,找出病因。这样过了三年,夫差从心里认定勾践已经真心归顺他了,于是放勾践君臣回国。


(三)卧薪尝胆逆转时局

勾践回国后,发愤图强,立志复仇。他担心自己贪图安逸的生活,于是就睡在稻草堆上,房梁上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时尝一尝,还自己问自己,你忘了三年的耻辱吗?他重用文种等贤臣,自己还亲自到田间与农人们一起干活,与民同乐。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的军民,让大家看到了国家的希望。经过十年的努力,越国民富国盛兵强了。

而夫差呢,除了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沉湎于西施的美色外,还十分狂妄自大,不顾民生疾苦,经常带兵出去与其他国家打仗。他不竟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竟相信伯嚭的谗言,杀害了忠诚的伍子胥。

公元前482年,趁夫差带兵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之位时,勾践趁吴国内部空虚,突然发兵袭击吴国,一举打败吴军,并杀了太子友。夫差接报大惊,急忙带兵回国,并向勾践求和。勾践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估计一时不可能消灭吴国,于是同意了吴国求和的请求。

夫差没有总结这次打败的教训,依然我行我素。公元前473年,离吴国上次战败十年之后,勾践再次带兵攻打吴国,把吴军打得大败。吴差赶紧求和,这次勾践立马加以拒绝。夫差见求和不成,想起伍子胥的忠告,真是物非人亦非了哟,羞愧难当的夫差拔剑自杀了。

文末述评:在贫困失意之时保持一颗寻常心不算一件难事。夫差经过两年的养精蓄锐打败了越国,一雪父亲当年之耻,肯定值得夸奖。但他在成功面前,却得意忘形,不听忠臣劝告,竟然放虎归山,这是大错之一。

越国暗中练兵十年之久,夫差难道没有一点察觉吗?应该说是有的,只不过是夫差太自信了,越国成不了气候的看法在脑瓜里根深蒂固。这不是一国之君的思维和行事方式。这是大错之二。

在春秋时代,诸侯国之间相互争斗是常事,无需我们去评价是非。如果在过去的十年之中,夫差瞅准一个时机出兵打击在积蓄力量的越国,就能把其团灭,后来的悲剧就不会出现。再如果在和晋国争霸时,留下一部分精兵,作好应变准备,勾践的突袭计划就不能实现。这是大错之三。


夫差犯了三个大错,可以归纳为犯了一个特错。那就是求和一次后仍然我行我素。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要命的是,就如夫差那样,犯了错误不思悔改,见了棺材才掉泪。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