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还在争论“纯电是否代表新能源车未来”时,中国车企再次抛出了“王炸”:
吉利造出了一台能喝甲醇、能灌汽油、还能混着喝的“超级混动汽车”。
近日,吉利汽车在央视的报道中,展示了他们的超醇电混汽车,燃料箱可加注100%甲醇、100%汽油或任意比例混合燃料,转化为电能驱动。
简单来说,这项技术让汽车燃料箱变成了“万能容器”,无论是纯甲醇还是纯汽油,或者任意比例混合燃料随便加,系统自动识别调配,再配合插电补能,直接实现“可醇、可电、可油”三种动力自由切换。
甲醇燃烧效率高、低碳环保、成本低(每升约2.5元),最重要的是能在零下40℃的环境下低温启动,解决了北方寒冷地带传统电车电池续航的问题。
之所以称其为“王炸”,不仅因为颠覆了能源使用场景,更是大幅提升了能源使用效率。
据了解,吉利甲醇发动机的热效率为48%,对比传统燃油车30%左右的热效率,简直是颠覆式的节能增效。
按甲醇2.5元/升、百公里消耗15升计算,每公里成本仅0.38元,比纯电车充电贵不了多少,却彻底甩掉了充电桩的束缚。
李书福对甲醇的“执念”,从20年前就开始了。早在2005 年吉利就开始研制甲醇汽车,2006年就发布了首款甲醇汽车。
在李书福看来:“电动汽车不一定就是新能源汽车,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燃料的汽车才是真正的新能源汽车!”
当行业纷纷在电车赛道内卷之时,李书福力排众议押注甲醇,当年被认为是“疯子”的他,如今带领吉利开辟出了中国新能源车的第三条赛道——用甲醇重新定义“新能源”。
经过20年的技术攻关,吉利如今手握300项专利,20多款甲醇车跑了200亿公里,连北极圈里的冰岛都成了试验场。
更狠的是,吉利还搞出了“制—运—储—用”全产业链:从造甲醇、建加注站,到研发车载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吉利碳仓),直接把碳排放“变废为宝”。
在李书福看来,今天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产业发展得特别好,可是风能、太阳能发的电很难就地消纳,如果大规模地上网,电网遇到了很大的压力。要把氢气高压冷冻存储,成本是很高的,而且不现实,但只要把它变成甲醇,它就可以长时间、常温、常压地大规模存储,所以这是最接地气的技术路线。
基于这个产业背景,李书福认为:醇氢汽车的风口来了!
据吉利官方透露,今年将连发两款超醇电混新车,一款轿车、一款SUV。这记组合拳,很可能把全球车企拖进“甲醇混动”的新副本。
2025年,注定是中国汽车史的里程碑。超醇电混的横空出世,不仅让“能源安全”、“双碳目标”有了新解法,更让全世界看到:在汽车革命的牌桌上,中国车企不再是跟随者。
当特斯拉还在纠结新一代电池量产,当丰田氢能源车困在加氢站迷局,中国车企已经用“超醇电混”撕开了一条新赛道。
这不是弯道超车,而是直接造了一条新赛道。从跟跑到领跑,从模仿到颠覆,中国制造的每一次“炸场”,都在重构全球产业格局。
吉利这一枪,打出的不仅是技术王炸,更是一记重锤:
在新能源的世界里,中国正成为规则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