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与此前坦克、魏牌的整合步调一致。声量愈发边缘化的欧拉被整合的趋势进一步明朗,继渠道、app先后整合后,哈弗总经理赵永坡也接过欧拉总经理一职。
赵永坡身兼哈弗、欧拉总经理
2月6日,微博账号认证信息显示,赵永坡已接替董玉东,出任欧拉总经理,赵永坡当前完整身份认证为:长城汽车 哈弗、欧拉总经理,微博名也变更为“赵永坡Bert_哈弗与欧拉”。同时,董玉东的欧拉总经理的认证信息被清空,其微博名也变更为GWM董玉东。而这或意味着长城开始对欧拉进行进一步整合。
长城汽车对欧拉的整合此前已有趋势,早在去年10月份,就曾有媒体报道称,“欧拉与哈弗两个品牌将进行整合,渠道层面的整合就是一个信号。”彼时,欧拉的销售、售后渠道,已经开始整合进长城旗下其他品牌中。如在产品销售上,欧拉好猫(参数丨图片)等车型就已在哈弗的门店的销售。
在某第三方汽车选购平台上,以欧拉好猫为例,在广州地区,其经销商门店显示为,广东某哈弗新能源门店。还包括在中部的湖北、河南等地区,欧拉的产品也进入对应的哈弗的门店销售,这显示出终端渠道上,欧拉与哈弗正在快速融合。与渠道整合基本同步的是,还有App的迁移。
去年10月同期,欧拉汽车宣布,欧拉App的全部服务将迁移至长城汽车App,预计12月会完成所有迁移工作。App的停运风波,让已经“风光不再”的欧拉,也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欧拉的解释为,“为践行长城汽车‘ONE GWM’的品牌战略,持续提升品牌服务质量。”
欧拉整合进哈弗,这熟悉的一幕曾出现在魏牌与坦克上,2022年12月,长城掀起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营销体系的改革。魏牌和坦克将会在组织管理上全面整合,采用双品牌运营模式,由坦克品牌CEO刘艳钊兼任魏牌CEO,对魏牌和坦克双品牌的经营管理及新能源进阶的打造全面负责。
2024年欧拉销量大跌41%
在业内看来,长城对欧拉品牌的整合动作,与其当前在市场中的低迷表现不无关联。过去的2024年,欧拉品牌全年销量为6.33万辆,同比下滑41.69%,成为长城汽车旗下跌幅最大的品牌。再到今年1月份,长城最新销量数据显示,欧拉品牌单月销量仅剩2193辆,生存环境急剧恶化。
欧拉品牌销量的持续低迷,与其产品更新缓慢,竞争力下滑密切相关。自2023年以来,欧拉品牌未推出任何全新车型,当前在售三款车型中,欧拉好猫是2020年上市,芭蕾猫、闪电猫则均为2022年上市。欧拉在市场上已经日益边缘化,包括曾有长城内部人士也对中车网吐槽,“欧拉感觉被抛弃了一样。”
事实上,欧拉的表现并非始终低迷,其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中,曾有一段短暂的辉煌历史,2021年欧拉累计销量达到13.5万辆,堪称国内新能源市场上的一匹黑马,这也成为欧拉的历史销量巅峰。然而,销量增长的趋势未能延续到2022年,2022年欧拉销量10.4万辆,同比下降22.98%。
欧拉的销量下滑,一定程度上暗含魏建军的有意取舍。2021年,售价10万元以下的欧拉黑猫和白猫一共卖了8.8万辆,占欧拉总销量的65%。而魏建军后来解释道,“欧拉黑猫、白猫,月销两万多台,但每卖一台车就亏损一万三,一个月亏2.6亿元,一年亏损就是26亿元以上,所以选择停产不干了。”
然而,在欧拉停产低价车型的同时,欧拉开始以好猫、芭蕾猫、闪电猫为主力车型销售,但除了好猫在市场上获得一定认可,芭蕾猫、闪电猫基本处于上市即暴死的状态,这一变化使欧拉的整体销量有所下降。2023年欧拉进一步调整战略,宣布全面ALL IN女性赛道,但战略上的调整未能促进销量回暖。
品牌整合成为行业常态
结合今年1月欧拉的销量表现,以及近两年长城汽车对欧拉的资源投入程度来看,以独立品牌身份参与国内新能源市场竞争,对于欧拉而言,显然已经愈发艰难。事实上,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内卷加剧,边缘品牌正在愈发难以独立生存,进行战略收缩也成为国内车企的共同选择。
目前,对旗下品牌进行整合并不止是长城汽车,在行业极度内卷的情况下,多家车企已经开始加速品牌间的整合。
去年10月份,吉利汽车发布《台州宣言》,打响了战略整合的第一枪。“依托良好的外部环境,过去几十年,吉利汽车不断扩张。如今,要顺应大趋势,关停并转,聚焦资源,聚成拳头形成合力,围绕主业做好整合,提高竞争力。”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发布《台州宣言》时表示。
在《台州宣言》的总领下,吉利先后推动了几何并入银河,极氪与领克的合并,还有在2025年开年,将翼真和雷达也正式并入吉利汽车集团。
除了吉利汽车,上汽集团方面,则有上汽乘用车荣威和飞凡的合并,去年10月28日晚,上汽乘用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名为《上汽乘用车荣威飞凡,梦想融合,承诺加乘》的文章,并附带视频称,“荣威与飞凡不再独自奔跑,而是选择并肩前行。”脱自荣威的飞凡,在三年后又再次选择回归。
品牌整合的戏码,已经频繁在各汽车集团之间上演。多有观点指出,行业在未来几年还会持续出现大整合。
去年7月份,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就曾表示,国内汽车市场将会在2025年底时发生大变化,强弱车企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明显,其中,强势车企将越来越强,而弱势车企则会加速消亡。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还表示,选择战略收缩,实行品牌融合。这也是弱势品牌逐渐退出市场或者被淘汰的一个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