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四川射洪市官升镇青果村又变得安静,许多村民都忙着外出打工,只有一些老人留在家中。
韩兴海的房屋在山坳最里边,翻修后大门敞开着,人没在家。房屋下半段墙体重新砌了砖,抹上了水泥,屋顶破损的青瓦上又加了一层彩钢瓦,院坝和墙侧的杂草已被清理干净,卧室添置了新床,厨房也新垒了灶台。
房屋翻修后
韩兴海家的房屋,其实是村民们帮忙翻修的。62岁的韩兴海和妻子在厦门打工30年,常年在外,原本没想过近期要改造已破损不堪的老房。直到妻子查出身患癌症,年前说想回老家居住,他一时无法完成妻子的愿望,既没有翻修的钱,自己也没时间。
最终在他人的劝说下,韩兴海同意翻修房屋。修房的钱是数十名村民帮忙凑的,多的一两千元,少的一两百元,还有小孩把压岁钱也掏了出来。男女老少齐上阵,从正月初一干到初六,砖匠、泥水工、电焊工都能干……村里不缺匠人,也不缺小工。
韩兴海带着妻子从厦门回到射洪已是正月初一晚上,妻子被直接送到医院,他继续在医院陪护。正月初五,他才从城里回到老家青果村,赶在完工之前向现场村民道谢……
讲述:
村民们自发帮邻居翻修房屋
春节大干6天,“挣钱都没那么积极”
邻居们帮韩兴海家翻修房屋,是从正月初一开始的。当天下午逐渐有人进场施工,然后人越来越多。此事的发起人是唐春林、陈宁、陈达然等人,但大家积极性很高,不需要动员。在“五村二组大家庭”的群里,陈宁仅在除夕下午“借此平台告诉大家一件事情”:韩兴海老婆生病花光积蓄,家里房屋无法居住,需要搭建……
翻修前的房屋
此后,群里的信息,就是大家施工时的照片和视频。正月初四早上,村民陈显兵在群里发了一段“感言”,称大家没有人喊累,更没有人偷闲,好几个脱离体力劳动的“贵夫人都不怕脏忍着累”。
75岁的陈祖义说,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他说村里不缺匠人,砌砖的、抹灰的、烧电焊的都有,这点事情没有技术难度,他只能“打点小工”。他的儿子陈显强这些年在当地承包了一些小工程,还把水泥搅拌机等工具搬了过来,自己也在现场干活,砌墙,清理杂草等。
唐春林是做装修的,他在现场协调分工,安排需要买什么,谁去买,需要干什么,谁去干,他自己也跑上跑下,有什么干什么。
村民进场施工
陈显兵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现场最多时有20多人同时施工作业,清理周边杂草,搅拌运送水泥,原有的砖墙垮塌倾斜了需要推倒重砌,为了节约成本,要铲掉砖头上以前的水泥继续使用,很多人又蹲在那里清理砖头。春节期间,当地降温下雨,大家还冒雨施工,很多村民衣服都湿透了。
“过年期间,你让他们去挣钱都没有这么积极。”陈祖义说,那几天院子里可热闹了,大家都是自发去干活,到饭点了又各自回家吃饭。春节期间人来客往,连回娘家、走亲戚的也参与了施工。
32岁的陈浩是电焊工,他说往年过年走亲戚,去钓鱼,好好休息几天,这个春节过得完全不同。陈显兵也表示,以往过年主要是亲朋好友聚会、打牌,这个春节干了几天活,却觉得更开心。
背后:
数十位村民共捐款3万元,既出钱又出力
翻修房屋花了1.5万元 剩余捐款也交给了他
在村民的劝说下,韩兴海决定带患癌的妻子回家。妻子的病情不容乐观,在厦门的医院输血后病情有所稳定,夫妻俩坐高铁到了成都,然后由侄儿开车接回射洪,又直接在射洪市中医院办理了住院。
回到射洪,已经是正月初一的晚上。得知村民已动工开始翻修家中老房,韩兴海赶紧叫两个儿子也回去帮忙,他一个人在医院陪护。
正月初五,韩兴海赶在房屋翻修完工前回到村里,他要给曾经熟悉,又多年来少有见面的乡邻表达一下感谢。他站在院坝里,跟在场的人一再说着感谢,眼中含泪,心里涌动的感激又无法言说。
他原来的房子已修建30多年,1995年外出打工后,母亲一人在家居住,20年前兄弟韩兴奎修建新房后,母亲就搬到兄弟家住,房子便一直无人居住。这是一栋“砖混结构”的青瓦房,墙体上半段是木质框架,下半部分是砖墙。四间屋子,破损严重,瓦片大量滑落,砖墙部分倾斜倒塌,四周杂草丛生。
房屋翻修后,下半段倒塌的墙体清理后重新砌上了砖墙,屋顶安装了彩钢瓦。院坝周围的杂草被清理干净,房屋被重新规划推掉了一旁的猪圈,留下两个卧室,一个堂屋和一个厨房,厨房垒上了灶台并添置了厨具,两个卧室还分别买了新床。
村民帮忙重新砌了一个灶台
房屋翻修共计花销了1.5万余元,每项开销都列了出来。筹款30003元,剩余1.4万余元,唐春林连同账本和捐款名单一同交给了韩兴海。韩兴海了解到,这些出钱出力的村民,来自附近三个村民小组,大概40多人。85岁的牛元英告诉红星新闻,他的几个儿子分别捐了钱,在读大学的孙子和高中的重孙也分别捐了钱,那是他们的压岁钱。
青果村有陈姓、王姓、韩姓,其中陈姓占大多数。早年前大家都在村里种地,上世纪90年代村民陆续出去打工。韩兴海的弟弟韩兴奎说,那时候村里可热闹了,如今村子冷清了很多,只有过年大家才天南海北回来,短暂重聚。
多位村民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韩兴海是村里较早出门打工的村民,他在厦门站住脚后,好些村民跟着他去了厦门的建筑工地。陈显兵也表示,大家愿意出钱出力帮助韩兴海,除了乡邻间淳朴真挚的感情,也跟他的为人分不开。他说,韩兴海和善友好,对老母亲也很孝顺,两个儿子也很踏实,在村里口碑很好。
感动:
得到太多帮助,感觉欠乡亲们太多
房屋翻修了,好像在老家又有了根……
正月初九,红星新闻记者在村里走访发现,已经很难找到年轻人,他们要不外出打工了,要不就近上班了,村子里只剩下一些老人,又恢复了一贯的安静。
韩兴海依然在医院里陪护生病的妻子,儿子因为年前母亲生病耽搁,年后工厂催着去上班了。
韩兴海在医院陪护妻子
说起村民们的帮助,韩兴海依然感动不已,他说一开始没想过要回老家修缮房子,腊月二十八下午,几个邻居给他打电话劝他回家,并表示几个人帮他“把房子整了”,他没答应,“怕太麻烦大家,觉得心里亏欠太多”。村民陈达然好说歹说,电话一直打了两个多小时,韩兴海才勉强答应下来。
韩兴海在厦门打工30年,早年干工地,后来跑摩的,他说吃了不少苦,经过不少难,身上至今还有跑摩的出车祸留下的钢钉。把两个儿子抚养长大,又支持他们分别在成都、射洪买了房,如今两个儿子也背着房贷,身无积蓄。他原本没有想过要回老家,但去年4月,妻子突然腰痛,到医院一检查,竟已是宫颈癌晚期。
妻子经历了放化疗,但病情并未得到控制,如今愈加严重。年前,妻子表达了想回老家居住,他才突然发现老家回不去了。房子年久失修破损严重,过去这些年春节回来,韩兴海都是住在兄弟家中。
他没有钱,也没有精力翻修房子,每天要在医院陪护妻子,为给妻子治病家里积蓄也花光了。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妻子生病已经花了20多万元,其中医保报销了13万元左右,自费付了11万余元。
帮忙翻修房屋的村民
韩兴海说,村民将他的房子翻修了,自己好像在老家又有了根。他暂时还没有考虑回去,目前家里太冷,妻子在医院住院会照护得更好一些。他说,妻子生病后,也得到了当地镇村干部的很多关心帮助,给他和妻子及时办理了低保,在医保报销政策方面也给予了耐心介绍和办理。
射洪市官升镇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镇上从去年就了解到了韩兴海家的情况,给他们办理低保兜底,也为患者协调落实了重大特殊疾病医保政策。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继续关注、跟踪韩兴海家的情况,积极解决困难,落实应享尽享的帮扶政策。
红星新闻记者 杨灵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杨珒 责编 魏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