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中农业大学陈昌福,武汉科研时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周鑫军
正文/3240字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陈昌福有话说
最近在部分湖北省荆州地区,因为在即将上市的黄鳝体内检测到了抗生素药物残留,黄鳝养殖户被告知不允许将黄鳝起捕上市。
使用水产用兽药治疗黄鳝疾病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了,早就超过了农业农村部规定的水产用兽药的停药期了,为什么现在还能检测到养殖黄鳝体内存在水产用兽药的残留量超标呢?为了回复部分黄鳝养殖户的问题, 我们特撰写了这篇小文章,目的就是想对更多的水养殖户说明引起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使用水产用兽药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过程中,应注意科学地用药。
水产动物“停药期”及其
影响药物残留的主要因素
摘要:文中在介绍了能影响水产用兽药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残留时间的主要因素,还介绍了致病性生物对水产用兽药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这是我国兽药主管和食品质量安全监测部门,对水产用兽药实施监管和对水产养殖动物体内药物残留监测的现实意义所在。
关键词:水产用兽药;耐药性;停药期;质量安全;药物残留
由于不规范地使用水产用抗微生物等兽药,导致水产养殖动物体内药物残留量超标,是我国水产养殖动物产品在药物残留监测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水产养殖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为了保证水产养殖动物产品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确保上市之前的水产养殖动物体内的水产用兽药能代谢掉,我国农业农村部等兽药主管部门已经对各种水产用兽药制定了相应的停药期(withdrawal period)。
所谓水产用兽药的“停药期”,就是指在水产养殖动物在养殖过程中,从停止给水产养殖动物使用水产用兽药后,到允许捕捞作为水产养殖动物产品上市之间的最短间隔时间。水产用兽药“停药期”的制定,是为了确保水产养殖动物产品中的水产用兽药残留量低于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以保障水产养殖动物产品消费者的健康。
位于湖北省荆州地区的洪湖、监利和仙桃等几个县市,是我国独具水产养殖特色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主产区域,因为最近几年这几个县市的黄鳝养殖量比较大,黄鳝养殖业已经成为这几个县市的农业经济支柱产业。最近,部分黄鳝养殖养殖业者却遭遇到了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即相关质检部门在对拟上市销售的黄鳝体内,检测到了几种抗微生物兽药残留量超标问题,禁止黄鳝养殖业者将这些已经养成的黄鳝上市销售。
部分黄鳝养殖业者先后来信息咨询我们,为什么对黄鳝使用水产用兽药后,早就已经超过农业农村部规定的500度·日停药期的时间,现在还能从养殖黄鳝体内检测到有抗微生物兽药的残留量超标呢?因为类似的问题,在我国不少水产养殖业者中也都是存在的,我们采取撰写这篇小文章的形式,一并回复存在相关疑问的广大水产养殖业者。
1.影响水产养殖动物体内药物残留时间的相关因素
对水产养殖动物使用各种水产用兽药后,药物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残留时间长与短,是会受到水产养殖动物种类、养殖环境以及饲料等众多环境因素的影响的。
1.1水产用兽药本身的特性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水产用药物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速率是不相同的。因此,不同种类的水产用兽药,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的残留时间和消除速度也是有所不同的。这就是农业农村部对不同种类的水产用兽药,要制定出不同时间停药期的原因所在。
1.2水产养殖动物种类和品种不同的影响
不同种类和品种的水产养殖动物,对各种水产用兽药的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和代谢能力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也会直接影响到水产用兽药,在不同种类水产养殖动物体内的存在不同水平的药物残留情况。
1.3投喂水产用兽药剂量和用药频率的影响
水产养殖业者如果是超剂量或者频繁地对水产养殖动物投喂某种水产用兽药,就会增加所给予的水产用兽药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的累积量,而水产用兽药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的大量积累,必然会导致水产用兽药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残留时间与水平出现差别。
湖北黄鳝养殖网箱。
1.4水产养殖动物自身健康状况的影响
身体健康的水产养殖动物,因为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是正常的,对进入机体內的水产用兽药的代谢速率(metabolic rate)是正常的,而已经患病的水产养殖动物因为新陈代谢速率受到影响,导致水产用兽药在其体内的残留时间延长,也就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将进入其体内的水产用兽药消除掉。
1.5各种水体环境因素的影响
养殖黄鳝等水产养殖动物是变温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速率也会受到养殖水体温度的影响(这也是将水产养殖动物对水产用兽药的停药期要确定为“度·日”的主要原因),水温越低,对水产养殖动物给药后所需要的停药期就越长。
1.6饲料成分和饲养管理措施的影响
水产养殖动物用饲料中的部分成分,可能与水产用兽药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影响到水产用兽药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的吸收和代谢速率,从而影响到停药期的时间。此外,水产养殖业者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如果能采用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的话,一是可以并避免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避免或者减少水产用兽药的使用频次,二是健康的水产养殖动物机体能对维持对水产用兽药正常的代谢速率,快速代谢掉体内的水产用兽药。
1.7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的影响
有效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可以规范水产养殖业者使用水产用兽药的行为,减少或避免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滥用药的问题发生,减少与避免发生水产养殖动物体内药物残留事故。
2.科学应用水产用兽药遏制病原生物耐药性蔓延是全人类健康的需要
自从人类发明了抗微生物药物以来,各种抗微生物药物已经被广泛地用于人类及养殖动物传染性疾病的控制。而抗微生物药物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随着人们对抗微生物药物的肆意滥用和缺乏严格管理,而很快地凸显出来了。
有人通过研究两种不同养殖方式的养鸡场(野外散养和室内饲养)环境中氯霉素,磺胺类和四环素类抗微生物药物耐药基因的来源、数量和种类,结果发现采集的养鸡场的粪便、土壤、水池底泥和水样中,氯霉素的5种耐药基因(cmlA、floR、fexA、cfr和fexB)含量最高,氯霉素耐药基因和磺胺类耐药基因的含量均大于四环素类耐药基因。另外,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在养殖废水灌溉的蔬菜及其周边土壤中发现更高浓度的抗微生物药物和耐药基因,暗示养鸡场粪便和废水回用中的细菌耐药问题,可能会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形成潜在的威胁。
在水产养殖业中因为对抗微生物兽药的滥用,可能促进水产养殖动物体内和养殖水体中细菌耐药基因的产生与传播扩散。水产养殖池塘中产生的废水通过排放到河流、湖泊,就可能加速细菌耐药基因从养殖动物源转移到各种生态环境中的速度。因此,养殖水环境成为一个巨大的、天然的耐药基因储存库以及耐药基因播散和演化的媒介,这些耐药基因可能转移到人体消化道微生物中。水产养殖的水环境遭受到细菌耐药基因的污染后,可能导致这些物质进入到健康的人和动物体内,从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这种潜在的环境和健康风险已经引起了相关领域科学家、公众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
如上所述,如果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滥用抗微生物兽药,有可能通过致病性生物产生的耐药基因的扩散与传播,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而危及到人类的健康与安全,这也是国家有关部门实施对水产用兽药严格监管的重要原因所在。
投稿联系郑记者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南方农村报 、农财宝典 大国渔业,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华中农业大学陈昌福;武汉科研时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周鑫军。
编辑:郑燕云
水产人为“大国渔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