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农业家】提供农业情报
生猪、牛羊、家禽、水产养殖业如何节约饲料用粮,已经不仅是让养殖企业多赚钱的经营问题,更是关乎如何解决对进口粮食依赖性过大的问题。
我国每年进口大豆1亿吨左右,主要是用作饲料吃掉了。拿2017年来说,全年豆粕饲用量高达6800万吨,伴随消费水平提高,这个刚性用粮需求会越来越高。
饲料粮消费在我国粮食总消费中占比是可观的,饲料成本约占养殖成本70%,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养殖业发展主要采用玉米豆粕型的饲料配方模式,豆粕用量占比较高。随着养殖量增加以及养殖模式和结构改变,饲料粮用量逐年增加,供应日趋紧张。2017年,饲料中豆粕占比达17.9%。
在农业部不久前发布的养殖业节粮行动意见中,节粮措施主要就是三种:一个是低蛋白日粮技术;一个是开源替代,最大限度将国内可利用蛋白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第三个以草代粮。
后两种办法养殖户们没什么可说的,疑问主要集中在低蛋白日粮技术。
低蛋白日粮技术的实施目标,就是通过改变饲料配制技术路线降低对豆粕的依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动物营养界的研究热点。
低蛋白日粮技术归纳成一句话就是要:降蛋白、减豆粕。
那么养殖人们担心的是,饲料中减少了豆粕含量,会不会造成畜禽养殖的生产效率下滑呢?
农业部畜牧专家解释,动物摄入蛋白实际上是获取蛋白在体内降解产生的氨基酸,满足动物生长的必需氨基酸需求。如果简单化降低饲料中蛋白含量水平,会导致部分必需氨基酸供给不足。低蛋白日粮技术实质上是改变以往饲喂动物“大水漫灌”式的氨基酸供给方式,根据动物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能量和氨基酸营养需求,制定精准配方,按照“木桶原理”添加工业合成氨基酸补齐短板,结合精细加工工艺,生产出既满足动物需求、又不浪费蛋白的氨基酸平衡的高品质饲料。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均衡的合成氨基酸,在不增加猪禽饲料成本的前提下,理论上可减少豆粕等饲料粮用量2000万吨。
按照规划目标,养殖业节粮行动到2030年,在确保畜禽水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基础上,养殖生产效率明显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式的单位动物产品平均饲料消耗量要比2023年下降7%以上。
合作【有道农业家】(农业家内参)微信m2380916026
玉米疯狂上涨的时机真的要来了!
非洲猪瘟疫苗什么时候能出来?
别把复原奶当牛奶
大豆如果争地,中国很缺粮
真为牧原捏把汗!
小麦就是玉米价格的“五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