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阵子得了流感之后没及时用药,结果胸闷、气喘逐渐加重,实在撑不住了才到医院,检查发现已经有肺炎了。”慢阻肺病患者李大哥在《看呼吸》交流群里讲述了流感带来的“重创”。
“包括慢阻肺病患者在内的四类人得流感后易有重症,他们要想平稳度过流感季,就要‘过五关’‘斩六将’。”在《看呼吸》日前推出的直播节目“如何避开流感转肺炎的常见错误?”中,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培医师王业明为大家分享了流感季的“通关指南”。
四类流感重症高危患者要“过五关”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其他代谢相关性的疾病(如肥胖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这四类疾病的患者是流感重症的高风险人群。另外,占比稍微少一点的风湿免疫病患者也要留意重症。”这四大慢病的患者一旦感染流感之后,一般需要“过五关”:
“第一关是慢病加重。比如一个慢阻肺病的患者平时症状控制的比较稳定,但是感染流感之后,马上就会出现胸闷、气喘等症状,甚至生活无法自理,需要立刻就医。”
“第二关是急性发作。流感常造成原有心血管病的急性发作,比如在冠心病患者身上,冠脉内稳定的板块发生破裂,可诱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事件。”
“第三关是发展为肺炎。假如四到五天之后仍然剧烈咳嗽、反复发烧,有可能病毒已经直接了感染肺组织,造成了肺部炎症和损伤。”
“第四关是继发感染。前面已经提到了,大量细菌在我们的呼吸道内正常定植、与人体共生,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后,细菌与人体之间脆弱的平衡关系突然被打破了,这些细菌就会露出獠牙,在呼吸道内大量生长,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
“第五关是遗留症状。有些患者感染流感之后,虽然不发烧了,也没有发生肺炎,但是遗留了长期咳嗽,持续两周甚至两个月都还反复咳嗽,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和工作状态。”
预防流感重症需“斩六将”:语药械食居环
假如真的“中招”了流感,四类流感重症的高风险人群怎样才能“及时刹车”,不让重症出现呢?王业明医生分享了我国呼吸学科领军、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院士提出的“语药械食居环”(语言、药物、器械、饮食、起居、环境)六个“法宝”,并将这六个“法宝”与流感这一具体疾病进行结合。
“‘语言’包括接触到的语言和传递出去的语言。建议患者们通过了解科普知识,对流感的高危人群、严重程度、发展过程以及危害等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也要传递给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家中的高风险人群。”
“‘药物’包括用正确的药和正确地用药。有些患者盲目服用退烧药、止咳药等缓解症状的药,认为只要退热、不咳了就能安心了,实际上,这种做法会掩盖病情,反倒会增加重症风险。还建议大家从发病开始算,在48小时黄金治疗时期内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另外,有肾、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的剂量。”王业明医生讲道。
“‘器械’是要正确使用检测病原的工具。假如你出现了发烧、肌肉疼痛、咽喉痛、乏力等流感典型症状,可以购买抗原试纸进行自我检查,以便采取下一步的处理措施。”
“‘饮食’指的是少量多餐进食,尽量做到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大豆、奶类、谷类食物,适量吃鱼、禽、蛋、瘦肉,优选鱼虾、禽肉和瘦肉;饮食清淡不油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油炸食物;保证饮水量,建议每天至少摄入1500-2000毫升左右。”
“‘起居’就是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决定是居家治疗还是去医院就医。”
“‘环境’方面建议大家在流感高发季坚持做好防护,减少前往人群密集、飞沫较多的室内公共场所;尽量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居室内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降低病毒浓度。”
您现在看到的是我们最新上线的日更版公众号,会每天和大家见面,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您点赞分享,把《看呼吸》推荐给身边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王业明
医学博士,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培医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青委会主任委员,呼吸中心研究型病房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主持国自然和科技部等课题10项;以第一或通讯(含共同)发表SCI论著30余篇,NEJM(2篇)、Lancet (4篇), AJRCCM,CHEST等总他引超过2万次,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团体)等奖项。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1
2
3
看呼吸
权威实用的
呼吸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