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清晨,湘江江面寒气袭人,一列开往昆明方向的普快列车驶过沪昆铁路湘潭铁路特大桥。

车笛长鸣,轮对轰隆。在列车轨道下不足1米的地方,6双眼睛正在仔细地检查桥梁。纵横交错的钢架间,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娄底工务段娄底桥隧检查工区工长张国栋,在安全带的保护下沉着进行检修任务。

此时此刻,安全员谭孝辉全神贯注听着对讲机,根据信号楼传来信号,随时通报列车往来讯息;无人机操作手陈佳仰望桥面,利用飞行器记录桥梁钢架面情况……寒风中,每个人都像上紧了发条,仿佛是穿梭于钢铁丛林中的“蜘蛛侠”。

“检查锤就相当于听诊器,通过敲击设备发出的声音,判断螺栓、铆钉等配件是否松动,枕木是否腐朽等。”张国栋一边说一边有节奏地敲击着。844米铁轨,2216根枕木,12个桥墩台,他对设备如数家珍,近90年历史的铁路桥在“蜘蛛侠”的养护下焕发着新生。

娄底桥隧检查工区共有11名工作人员,肩负着沪昆铁路线156座桥梁、21座隧道、1877座涵渠、409个限高架的巡检任务。其中,位于湘潭市市中心的湘潭铁路特大桥,因历史悠久,结构特殊,成为工区重点检查设备,只能通过人工对桥隧病害精细作业。

“发现问题,我们会迅速整治,作业标准必须达到Sa3级,钢材表面的基体粗糙度要达到Ra40微米以上,只有做到这一步,才能有效延长桥梁钢架的防锈年限。”张国栋介绍。

Ra40微米,相当于0.04毫米,细如发丝。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是精密与耐心的较量。为了让年轻的同事们干好“绣花活”,张国栋将作业现场变成了课堂,一边检修一边耐心讲解。

春运期间,每天有近90趟列车驶过湘潭铁路特大桥,也就是说在4小时的巡检中,每隔10分钟左右就会有一趟列车从他们头顶经过。为了更好的检查桥梁设备情况,他们需要以蹲姿爬行在钢架之间,通过视觉和听觉寻找病害,而镂空的钢架下便是60米的高空和湍急的江水。

“安全带扣好没有?”“下楼梯小心点,不要急。”“多看多说多问,别漏了。”每一个检查环节,张国栋都会重复提醒着身边的同事,“确保安全,不漏病害”。

“干久了,就不怕了,胆大心细才能把活干好。”副工长李伟今年28岁,来自甘肃省陇西县,这是他的第4个春运。回想起刚上桥作业时的紧张和不安,他坦言,稍有不慎就会心跳加速、冷汗直冒。身高1米88的李伟在狭窄的钢铁之间穿行不易,性格要强的他在工具包上写下了“天道酬勤”四个字。在师傅的耐心教导下,如今也能独立完成各项作业。他说:“我们的工作很危险,只有不断地熟练作业标准和流程,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此刻,李伟正旋转摇杆驱动着一个长约9米、宽1.5米的铁质吊篮在桥体间缓缓移动。对他而言,在高空中“起舞”,既是一份挑战,更是一份成就。

“家人常叮嘱我上班注意安全。我爸妈也会来湖南旅游,当他们乘车经过这座桥时,我会告诉他们,这是我守护的桥。”李伟骄傲地说。

“干了快20年了,每次乘车回家都会路过铁桥,它就像我的老伙伴,我给它‘体检治病’,它带我回家。”张国栋说。

此刻,江面船来船往,空中飞机留白,城际列车呼啸,立交桥车水马龙,城市一片繁华。又一趟列车在湘江铁路特大桥疾驰而过,载着南来北往的旅客驶向温暖与团圆。“钢铁丛林”之上,这群默默无闻的“蜘蛛侠”,坚守在桥梁上,守护着回家的路。(周源 贺无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