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达)到2025年牡丹江大桥开通已经十年了,对于大桥的前世传奇《牡丹江大桥的前尘往事(上)》一文已经有过介绍。经过紧锣密鼓的建设,牡丹江大桥在2016年3月1日进行了封闭施工,随后的3月底连接天桥南北的虹云桥也进入了封桥状态。
(牡丹江大桥施工图片)
家在江南、工作在桥北的我,立时通勤时间多了一倍以上。每想到上下班高峰期,南市街、东四跨江桥、月牙湖、上海印象路段那一片混乱,公交车困在长长的车龙中缓慢蠕动的情形,真是不堪回首呀。在单程即要花费1个多小时的车程中 ,我学会了小憩,也因下车匆忙而丢了单反相机,这也算是对牡丹江大桥建设的贡献和收获吧。
丰碑
矗立在牡丹江大桥南北两侧人行过街通道内《牡丹江大桥改造项目简介》石碑,碑文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2015年牡丹江大桥改造项目的每一个细节娓娓道来。它既专业严谨,又通俗易懂,让人读来津津有味,仿佛置身于那段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之中。那碑文所蕴含的深度与广度,让我敬佩不已。
(《牡丹江大桥改造项目简介》石碑)
下面,我想用自己拙劣的笔触,勾勒出牡丹江大桥改造项目的壮丽画卷,让更多人领略到它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新拓建的牡丹江大桥,宛如一座承载着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桥梁,至少保留了原桥的三个核心元素。
首先,大桥的名字依然是“牡丹江大桥”,这个名字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是这座城市不可磨灭的印记。
其次,原有的桥体并未被拆除重建,而是在经过精心改造和加固之后,继续肩负起支撑桥面、服务城市的重任。改造后的牡丹江大桥总长达到1445米,南北两岸各有东、西引桥,老桥宽20.4米,新桥宽23.4米,形成双向八车道、每小时最多可通过5000辆机动车的通行能力。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扩建后的牡丹江大桥)
最后,那四座伴随城市发展了30年的“日、月、山、川”艺术雕塑,经过重新以金箔涂色后,再次被安装在桥头的罗马柱之上。
以上元素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弘扬了节俭的美德,也为改建工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是一举多得的智慧之举,既保留了城市的记忆,又赋予了大桥新的生命与活力。它不仅是一座桥梁的改造,更是这座城市在历史与现代之间的一次完美对话,展现了城市发展中的智慧与温情。
新桥
2016年8月15日交桥仪式礼成之后,牡丹江大桥面向行人开放。这座大桥仿佛瞬间成为了一座欢乐的海洋,桥上桥下,从早到晚都汇聚了无数的游人。一拨拨市民带着满满的期待和喜悦,兴致勃勃地从四面八方赶来,自发地为新桥“庆生”一睹新桥的风采。
有三五成群的朋友们,并肩漫步在桥上;有举家前来的家庭,大人和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情侣手挽手甜蜜地欣赏大桥,仿佛这座桥也在见证他们的爱情。更让人感动的是,一些老人也来到了这里。他们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在儿女的陪护下缓缓地来到桥上。他们用颤抖的手抚摸着桥栏,眼中闪烁着对这座新桥的喜爱,脸上写满了对这座城市的深情……
(交桥日,全城人逛新桥)
这时的大桥,也仿佛成了朋友邂逅的纽带,多年未曾谋面的老友也可在此巧遇,他们惊喜地相拥,分享着彼此的近况,这座大桥成了他们重逢的见证者。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牡丹江大桥宛如一串璀璨的珍珠项链,在夜色中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灯光与江水交相辉映,波光粼粼,流光溢彩,将整座大桥装点得美轮美奂。驻足于大桥之上的人们,纷纷被这靓丽迷人的景色深深吸引,他们或手持相机或拿起手机,按下快门留下自己与大桥的倩影,仿佛要把这美好的瞬间永远定格在记忆深处,成为永恒。一时间,各种角度的新桥靓照就刷爆了市民的微信朋友圈……
新桥南北两端高耸着四个罗马柱,石柱上“牡丹江大桥”几个字金光闪闪,五个大字笔力遒劲、气势磅礴,为大桥增添了一份庄重与典雅。
(牡丹江大桥罗马柱上的雕像太高看不清)
此字出自于曾在牡丹江师范学院任教并担任牡丹江书法协会主席的李文宝教授之手,家乡人为家乡的大桥题字,这不仅是李教授个人的荣耀,更是所有家乡人的自豪与骄傲。令人遗憾的是,罗马柱顶的“日月山川”雕像,因距离地面过高,已经很难看清其真面目。
新韵
牡丹江畔,一座将现代的智慧与古典的优雅完美融为一体的桥梁巍然耸立,它汲取了国际经典名桥——巴黎亚历山大大桥的建筑灵感,仿佛从塞纳河畔穿越而来,带着浪漫与典雅的艺术气息扎根在牡丹江,并将祥和大气、经典时尚的艺术特色融合成中国雪城独有的韵味。
在设计理念上,牡丹江大桥宛如一位细腻的画家,用远近快慢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卷。
(大桥的风姿)
“远看气势宏大”,它宛如一条巨龙横卧江面,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近看有内容”,每一处细节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人沉醉其中。“车行通达”,桥面道路宽阔平坦,仿佛在为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步行畅爽”,步道舒适宜人,让人可以尽情欣赏江水的波光粼粼,感受微风的轻抚,享受一份宁静与惬意。
桥上桥下的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这座桥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新牡丹江大桥的结构设计如同一位巧夺天工的工匠,将每一处细节都雕琢得精妙绝伦。
13跨的桥梁,每一跨之间都巧妙地设置了桥拱,拱上悬挂着精美的牡丹花链,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装饰,象征着牡丹江的繁荣与富贵。大桥中部矗立着一座“五福牡丹”金色雕塑,牡丹花与唐草纹的曲线设计,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展现出祥和、大气、经典、时尚的特色,更寓意着幸福、吉祥、长寿、健康和富贵,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无尽的祝福。
(大桥的细节)
桥上的照明设计更是别具匠心,高杆路灯、牡丹灯、宝瓶灯等多种灯具交相辉映。每隔40米,桥墩支护处还设有3米×3.5米的观景平台。夜晚华灯绽放流光溢彩,泛光灯的柔和光芒洒在桥头堡、桥墩、桥体、观景平台、景观石、栏杆上,将这座桥梁的欧式风格渲染得如梦似幻。
大桥之上,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每一个节点都蕴含着独特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座桥,更是一座城市的记忆,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对于雪城百姓来说,它是如数家珍的城市名片,承载着他们的骄傲与自豪;对于外地游客而言,它是惊喜认知的“牡丹江新地标”,让他们在这座城市的旅途中留下难忘的回忆。
(牡丹江市江南的“腾飞”雕塑)
时光荏苒,十年匆匆而过,牡丹江大桥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熠熠生辉的地标建筑。如今,大桥所蕴含的艺术韵味愈发浓郁,文化特征愈发鲜明,交通高效愈发显现。这座桥梁,承载着牡丹江人民的希望与梦想,见证了这座城市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崛起迈向繁荣的壮丽征程,也见证了牡丹江人民以智慧与勇气,用奋进与拼搏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