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完成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之前的尧舜禹他们那些人,被称为“三皇五帝”,秦始皇心想:我比他们更厉害,我也得取一个更厉害的称号,于是“皇帝”这个词就出现了。

为了让自己这个皇帝显得与众不同,秦始皇又为自己设计了一整套专用词……



我不是寡人

秦始皇为自己,也就是为“皇帝”设计了一套专用的词语,其实皇帝自称为“朕”最为出名。

其实“朕”这个字在秦朝之前,也曾被当作“我,我的”来使用。在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这样的句子,可见在秦始皇之前,朕是谁都能用的。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将“朕”定为自己的专用呢?又为什么会选择“朕”字呢?

除了秦始皇想特立独行以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秦始皇不喜欢原来的用词。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其他国家的王也有自己的专属词语,就比如“孤”“寡人”之类的词。



秦始皇本可以沿用这些词语,但是每次提到这些,都会让秦始皇心中一紧,他非常不喜欢这两个词。

究其原因,还是秦始皇太过“善良”了,每次一提到这些“孤”和“寡”,他就会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事,他这一路走来,最讨厌的就是这两件事。



秦始皇的童年时代,并没有和自己的父亲在一起度过,他并不是一个在皇宫里成长起来的皇子。

当初他的父亲嬴异人曾被秦国送到赵国当人质,是一个被国家抛弃的人。在嬴异人心灰意冷的时候,吕不韦发现了“奇货可居”的嬴异人,并且与他交了朋友。



吕不韦为了和嬴异人搞好关系,不仅为他提供了不少的金钱,还送给他不少奇珍异宝,就连吕不韦刚纳的小妾,也被嬴异人要走了。

而这个小妾名为赵姬,此人便是秦始皇的生母。

后来秦国与赵国之间发生了战争,赵王却迟迟不肯放嬴异人回国,甚至还要派人杀了他。



吕不韦为了帮助嬴异人继承秦王之位,可是花了大力气,他不能让嬴异人就这么死在赵国,于是他冒死进谏,向赵王说明了利害关系。

如今秦国已经成为第一强国,如果赵国一直这么和秦国耗下去,那么一定是赵国先灭亡。



但是如果赵王能放嬴异人一马,那么嬴异人一定会念着赵国的好,与赵国保持友好关系。

这样一来,赵国便能趁机发展,也许能成为与秦国一样的强国。

赵王一寻思,这个人说得有道理啊,于是便答应了嬴异人的回国请求。

但是嬴异人回国参与王位争夺,是一个很大的变数,赵国有人不想让他回家。



于是就在嬴异人准备离开的那个晚上,秦国军队偷袭了赵国。赵王大怒,马上下令抓捕嬴异人与吕不韦。

他们两个抛下了不到两岁的嬴政以及他的母亲赵姬,又花了六百两金子买通了赵国门卫,又转过两国交战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秦国。



赵王非常愤怒,他本想将嬴异人留下的孤儿寡母杀害,但是这个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也不是一般人,她的娘家也是赵国有名的富商。

在姥姥和姥爷的保护下,嬴政才得以存活下来。但是她们娘俩的日子可不好过,赵国一直在搜捕她们,嬴政度过了一个提心吊胆的童年。



没有父亲的王

一个从小就没有父亲陪伴,缺少父爱的孩子,最讨厌的就是别人在他面前提这件事,而“孤”和“寡人”正是隐含了这种意味的词语。

战国时期的诸王,想要继承王位,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得先死父亲。只有先王去世,新王才能登基,因此每个王都是没有父亲的。



没有了父亲的诸王,为了表现出自己思念父亲的感情,于是便自称“寡人”和“孤”。但是说给嬴政听,确实有点不太合适,毕竟他在小的时候已经听过很多次了。

其实小时候的伤心还不是最重要的,秦始皇长大之后的事,对他的伤害更大。



嬴政在称帝之前,有过三个父亲,一个是他那早死的亲爹嬴异人,第二个就是嬴异人的好兄弟,秦国的名相,被秦始皇称为“仲父”的吕不韦。

第三个则是秦始皇的生母赵姬最喜欢的侍从嫪毐,这个嫪毐仗着自己和赵姬的关系,居然敢自称是秦王嬴政的“假父”。



这个嫪毐是最招人恨的,人家吕不韦怎么说也是秦国的大功之臣,如果没有他,嬴异人和嬴政不可能当上秦王。

吕不韦对秦国的影响很大,而且还帮了嬴政很多,被嬴政称一声“仲父”并不过分,但是嫪毐就是单纯的不知天高地厚,因此他并没有嚣张多久,就被嬴政杀掉了。



而吕不韦虽然说是有不少功劳,但是秦国也不欠他的,该赏赐的都赏了,因此当嬴政查出吕不韦的犯下的事情后,并没有对他手软,直接就把他流放到四川去了。

当时的四川还是蛮夷之地,吕不韦到那边去了之后心灰意冷,服毒自尽了。



吕不韦在当时很有名望,他去世之后,那些敬仰他的人非说是嬴政逼死了他,嬴政也是百口莫辩。

虽然嬴政靠着自己的权威把事情压下去了,但是他心里却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因此他每一次自称“寡人”,心里都会难受。等他当了秦始皇,自然不愿意再受这种委屈。



朕的本质

秦始皇称帝之后,就想为自己选择一个更好的自称,于是李斯就向他建议了这个“朕”字。

秦国那时候并不写简体字,他们写的是小篆,在小篆中的“朕”不是一个“月”一个“关”,而是一个“舟”一个“灷”。



“舟”就是船,指的是开拓者和领头人。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确实是一位开拓者,开拓出了中华民族新的未来。

秦始皇作为秦朝的皇帝,他也确实是一个领导者,在他的领导下,全国开始了一场大改革,还修建了很多大工程,造福了千秋万代。



“灷”就是火,但也不是单纯的火,而是火种。

在远古时期,火是一个部族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了火,人们便会成为野兽的猎物。

因此那些保护火源,维持火焰燃烧的人,往往是一个部落最重要的人,也就是一个部落的领导者,秦始皇就处在这样一个位置上。



将“舟”和“灷”组合起来“朕”,原本就是个第一人称代词,再加上它有着如此合理的寓意,秦始皇没有理由不选择它。

于是,秦始皇便舍弃了“寡人”和“孤”这种负能量的词语,开始使用正能量的“朕”来自称。

那除了“朕”之外,你还知道秦始皇创造了哪些皇帝专用词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