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朝之前,曾有一个名义上的统一王朝——周朝。
但周朝这个统一王朝,只是表面上的,因为从体制上来说,周朝是一个诸侯王制的联邦国家,这个国家有什么特点呢?
周朝的“皇帝”是华夏大地上的大哥大,各诸侯王是各封地的大哥,大哥大在名义上比大哥更大,但是大哥大却对大哥们的底盘,没有直接管辖权,且各地的大哥还能在自己的封地,实现军事、经济的自给自足。
这个特点进一步演变,就成了各路拥有绝对权力的大哥,慢慢把大哥大给架空了,因此所谓的春秋战国时代,其实就是几位大哥,把大哥大架空之后,开始互相消耗了。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秦国早期只是个边陲小国,华夏说的话的大哥,是传说中的六国,那么六国之中,为什么没有涌现出一个一统华夏的“始皇帝”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六国各自的独立性很强,即使其中的一个大哥搞定了另一个大哥,人家也是面服心不服,而且六国的势力总体相差不是特别大,一旦一个大哥想玩兼并,人家其他的大哥就会搅局。
嬴政之所以能一统六国,一是六国互相有矛盾,不能形成统一战线,二是当年的秦国,被开发成了一具相对先进的战争机器,当然嬴政的个人能力也是不能忽视的。
因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对秦始皇的印象,往往是好大喜功,但这种看法是相对片面的,秦始皇的好大喜功的背后,也有一些常人不太好理解的地方。
比如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曾强行推广统一的文字,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道路,秦始皇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六国当时虽然都属于周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六国却各有各的文字,大家平时的跨国交流,不找翻译都不行,至于计量器具,道路规划(古代的路多是泥路,用时间长了,上面会有很深的车辙,而各国的车辙间距是不一样的,因此各国的车辆在别国是跑不起来的)
如果不统一这些有利于内部交融的东西,那么秦始皇即使统一了六国,也只是在表面统一了六国,六国在实际上,还会因为上述的种种原因,便得割裂,而这种割裂如果不解决,那么早晚会出大问题。
此外,一个国家的稳定发展,还需要统治者了解自己国家的真实情况,如果没有上述条件的支持,光一个税收你都没法解决,而古代统治的经济命脉,主要就是税收,如果家底都摸不清,你还能指望什么。
而摸清家底,理顺整个国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年刘邦打进咸阳时,他手下的重要谋士萧何,第一时间去干什么了,不是抢钱,不是享乐,而是去搜刮秦始皇好不容易才整理出来的全国资料,正是有了这份资料,刘邦才能在和项羽的争锋中,快速利用现有地盘搞发展,换句话说,当年的刘邦打项羽,是开了地图的,而项羽本人则一直处于战争迷雾之中。
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刘邦搞定项羽之后,也不得不先用周朝的那套稳住局面,然后才慢慢的“削藩”最终建立起了类似秦朝的封建王朝。
而熟悉项羽的人都知道,项羽可不是什么有耐心的人,而且他的政治手腕可比秦始皇差远了,以他的个性,即使没有刘邦,他也最多成为楚霸王,至于一统天下的皇帝,他终究还差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