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一生充满了谜团,比如秦始皇的长相之谜,不立太子之谜,死亡之谜等等。在秦始皇一生的迷雾当中,最令人费解的疑案之一便是秦始皇的的皇后去哪里了?为何史书中一字不提?
王立群读史记
在史书中,秦始皇有差不多二十多位子女,有名有姓的如:长子扶苏、幼子胡亥、被秦二世和赵高迫害死的公子将闾、公子高等,以及后面考古出土得知的还有公子荣禄、阳滋。然而,这二十多位秦始皇子女的母亲是谁,史书上并没有留下相关的记载。大家比较关心的是扶苏的母亲是谁?为何秦始皇没有册立皇后。本文就着重分析一下秦始皇不立皇后的诸多背景缘由,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秦国自宣太后掌权以来,楚系势力在秦国权力中心深不可拔
众所周知,秦国在宣太后掌权之前,一直是秦国本土贵族(多以庶长出任)与君主共掌大权,但是宣太后在秦国站住脚跟后,以两个弟弟魏冉、芈戎和两个儿子公子芾、公子悝控制朝政,继而重用亲戚向寿,楚系势力自此在秦国朝堂站稳脚跟。
宣太后
此后,随着宣太后晚年失势,四贵还权于秦昭襄王,但楚系通过联姻嫁娶的方式,在秦国依旧枝繁叶茂。秦孝文王喜爱的夫人,即华阳太后,根据华阳的册封名号,可以大致推断出华阳太后与华阳君芈戎是存在血缘关系的。吕不韦投资在赵国为质的公子异人,若是没有华阳太后对异人的认可,异人断难上位。
华阳君芈戎
此后,秦始皇统治时期,更还有昌平君、昌文君二人为代表的楚系势力。根据史书记载,昌平君、昌文君二人和相邦吕不韦一起平定嫪毐之乱,可见两人在秦国的势力之大。
昌平君
直至秦始皇死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两人的一项重要标志性行动:“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就是假称秦朝的公子扶苏和楚国大将项燕还在人世,对外宣称起义是在他们二人的领导之下发动的。陈胜和吴广起义的目的在于推翻暴秦,复兴楚国。起义军以项燕的名义号召楚人起义反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项燕是统领楚军抗击秦国兼并的大将,战死在大泽乡所在的蕲县地区。然而,扶苏却是秦始皇的长子,名义上是秦朝皇位的继承人,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将扶苏的名字与项燕并列,用来号召其他人加入反秦队伍,似乎很离谱,令人费解。但是经过分析后,我们发现扶苏之所以在这里与项燕一同出现很有可能是因为扶苏母亲的关系。扶苏的母亲极有可能是出身于楚国王室的楚女,因为母亲的关系,扶苏与楚国有着血缘上的联系,加上扶苏惨死秦二世之手,楚人十分同情扶苏的遭遇,复兴楚国的起义军以扶苏的名义为号召,也是合情合理。
魏冉
由此可见,从宣太后把持秦国朝政时开始,楚系势力就一直贯穿于秦亡,在秦的中枢权力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秦始皇不立皇后,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瓦解楚系势力的目的,使得楚系势力失去在后宫的支持。
秦始皇生母赵太后祸乱后宫,给秦始皇留下了心理阴影
秦始皇不立皇后的另一个原因则与他的母亲有关,秦始皇少年时期,在赵国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提心吊胆的苦日子,母子感情应该还是不错。但秦始皇回国继位后,一切都迎来了改变。年轻的赵太后忍受不了欲望的燃烧,在吕不韦的穿针引线下,与嫪毐淫乱宫闱,嫪毐甚至在秦始皇加冠之时,发动政变,想要让自己与赵太后生下的两个儿子取而代之。后来嫪毐之乱虽然被平定了,但这件事给秦始皇的内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继而考虑到秦国长期有太后擅权引发政治动荡,于是不立皇后成为一种可能的措施。
会稽刻石中““有子而嫁,倍死不贞”也表现出秦始皇对于男女淫乱的痛恨,指责那些丈夫死后抛弃子女再嫁的人,加倍死罪来惩罚她们的不贞。秦始皇在《会稽刻石》中明确表示妇女守贞绝非一件普通的小事,而是关系天下太平的大事。秦始皇还重重的褒奖了丈夫死后独自支撑家业的寡妇清,把她树立为在全国提倡妇女贞节的典型。
总结
基于有限的史料,我们推断出由于秦国长期以来的楚系势力强盛,以及秦始皇母亲淫乱后宫给秦始皇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伤害,基于此,秦始皇对于立后一事,慎之又慎,最后至死也没有为秦王朝立下皇后。当然,这都是推论。我们寄希望于更多的考古文物出土,能更加清晰的还原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