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受美国扶持的南越当局就不断对我南海西沙群岛进行侵略,不断的骚扰和蚕食持续了近二十年之久。

为了支持南越政府和北越对抗,美国向其提供了包括先进的海军舰艇在内的大批武器装备,这使得南越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了亚洲海上强国,拥有2艘护航驱逐舰、7艘护卫舰、3艘大型巡逻舰和5艘舰队扫雷舰,也难怪对方有恃无恐,压根不把中国海军放在眼里。

到1973年年底,已经厌倦了越南战争的美国开始逐步从南越撤军,为了拖住美国这根救命稻草,南越政府居然脑洞大开,企图借侵略中国西沙群岛引发中美对抗,挽救自己的命运。

在这一动机驱使下,南越海军继续向中国西沙群岛发动滋扰,试图侵占我甘泉、金银等岛屿,并频频向在这一海域正常作业的中国渔船开枪开炮。

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了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同时保护我渔民的生命安全,经过审慎考虑和决策,中央军委决定调动南海舰队部分舰船前往西沙执行反侵略任务。



参加海战的我军396号、389号扫雷舰

然而,经历过多年折腾,当时南海舰队可以正常执行远海作战任务的舰船数量不多,大部分船只都停在港口,要么就是躺在船坞里等待维修。

由于军情紧急,南海舰队只能出动2艘扫雷舰“389”号、“396”号和4艘猎潜艇,分成3批先后赶往西沙海域。

时年31岁的肖德万,此时正是“389”号扫雷舰的舰长,“389”舰是我国于1956-58年仿苏联254M型扫雷舰建造的6610型扫雷舰,但是该型舰船虽然主业是扫雷,可为了满足当时解放军海军水面舰艇不足的缺陷,也装备了不少武器。

6610型扫雷舰排水量570吨,比一般的渔船大不了多少,舰艏和舰艉各安装了一座37mm双管主炮(装备南海舰队的将一座37mm炮改成了85mm主炮),以及4挺12.7毫米双管机枪和2具BMB-1型深水炸弹投放器。

就这样的火力水平,实际上只能承担内河作战任务,面对排水量1500吨以上的护卫舰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但因为海军可堪一战的舰船实在紧缺,也只能拉出来救场了。



参加海战的我274号猎潜艇

年轻的肖德万此前根本没有想到,才当了一年舰长的他居然会接受如此重要的任务,消息传来,他和全舰上下70多名指战员都感到万分激动。

当然,出战的困难是不小的,因为当时战备条件十分有限,389舰的主炮都还没有试过炮,船上有快一半的新水兵,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海战训练。

以上都是海战版的兵家大忌,在一秒钟就能决定生死命运的海战中,这样半生不熟的状态可是致命的。

1974年1月15日深夜11点多,刚刚还在维修的389舰从广州悄然离港开赴榆林基地,准备与在那里396舰会合之后为西沙守岛民兵运送粮食、淡水、手榴弹等战备物资。

1月17日,两舰编队从榆林启航出发,赴战之前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没想到竟然改变了几天后海战的走向。



在指挥岗位上的肖德万

389舰除了巡航之外,还要承担送物资上岛的任务,但谁也不敢确保那时南越军队是不是也在岛上,因此肖德万临时组建了几个“登岛战斗小组”,装备了冲锋枪、手榴弹等轻武器,还进行了跳船训练。

这也成了奇葩的一幕:都已经70年代了,没想到海军军舰上还装备了陆战用的武器,而389舰的船员们,也成了减配版的“海军陆战队”。

肖德万他们刚刚出发才一天,就接到了更加严重的消息:17日当天,南越军队非法占领了金银岛和甘泉岛,并且为了将其侵略行径变为合法事实,还出动了海军的主力舰船在这一带巡航。

关于南越海军参加此次海战的舰船情况,历史资料中多有详述,对方4艘战舰的吨位均超过了我方舰船,只是一艘旗舰的排水量就超过我方2艘扫雷舰和2艘猎潜艇之和。

而且,南越方面军舰装备的是美制的MK45型127mm主炮,其最大射程接近24公里,而中国海军装备的85mm炮最大射程15公里,仅为对方的60%。



参加海战的南越“陈平重”号驱逐舰

在一寸长一寸强的海战中,9公里的射程差距足可以把一艘军舰送进海底,而且85mm舰炮的威力和127mm炮相比就是普通人打泰森的差距。

我方唯一占据优势的是火炮的射速要快于南越海军的手动火炮,但那也要等对方进入我炮射程再说,也就是极为危险的“海上拼刺刀”。像389舰这样脆的身板,被对手的127mm炮直接命中估计也就差不多了。

1月19日,西沙海域出现了我方4舰和对方4舰对峙的严峻局面,但我军事前得到的命令是: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打第一枪,也绝不让对方打第二枪”的纪律。

这样的要求让担任编队总指挥的魏鸣森感到头疼,为此,他和其他各舰艇的主要负责同志召开多次军事民主会,讨论如何在敌方先我开火的情况下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为此,我军针对越军舰船的弱点还拟定了重点打击敌舰通信天线、雷达、指挥所,打敌自动火炮的策略。



英雄的海军指战员

因为越军的主炮威力强但射速慢,其自动化的76mm舰炮反而对我威胁更大,只要打哑了76mm炮,胜利的天平就会向我倾斜。

多年之后,肖德万对来采访的记者回忆说:“我们不能打第一枪,但绝不能不战备。(当时)我们严密监视敌人动向,做好战斗准备,坚决还击来犯之敌。”

19日早上10点21分,我舰观测哨警告称,越舰的炮口已全部瞄准我舰,随后我舰进入战备状态,4舰分成两路迎敌。

仅一分钟后越舰开炮轰击,我舰随即还击,肖德万一面下令开火,一面又命令389舰全速向敌舰冲过去,只有靠近了打才有胜算。

由于389舰冲得太猛,使得南越军舰十分慌张,他们以为389舰是中国舰队的旗舰,于是便集中火力向肖德万他们射击。



当时态势

仅十几分钟内,389舰多处中弹,中甲板、后甲板被洞穿,指挥台被炮弹打坏,舰身多处起火。

但令南越海军目瞪口呆的是:遭到重创的389舰不仅没有后撤,反而以一往无前的气魄从1000米外冲到距离自己只有几十米远的地方。

在这样的距离上,127mm炮和76mm炮全都够不到了,但389舰上的机关炮和高射机枪却依然能够打到对方,碰巧弹药库里还有好多准备送上岛的手榴弹,一部分战士干脆就往敌舰上扔手榴弹,用机枪扫射,打得对方血肉横飞,鬼哭狼嚎。

在混战中,389舰的85mm炮弹打中了南越10号“怒涛”号舰的指挥台,巨响声中敌舰长当场毙命,敌水兵失去指挥顿时乱作一团。

这种“海上拼刺刀”的打法继承了多年之前解放军以木船打国民党大军舰的传统,也是对“扬长避短”原则的灵活应用。



多年后的肖德万

但海战之后却有人对肖德万的打法提出质疑,认为这种做法“过于莽撞”、“战术落后”,让南越方面看了笑话。

这种抛开实际说现成话,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态度堪称荒唐,在战争中只要能打赢的战术就是好战术,纸上谈兵式的指挥是要贻误大事的!

话分两头,此时389舰也损伤严重,舰上官兵多人伤亡,全舰危在旦夕,在以“海上黄继光”郭玉东等英雄的誓死抢救下才避免了沉没的厄运。

肖德万当机立断,命令军舰使用剩余动力立即冲向距离最近的琛航岛浅滩,这样既可以避免389号沉没,又能够让伤员得到及时抢救。

正因为389舰吸引了对方的主要火力,396舰以猛烈火力向南越16号“李常杰”号射击,将敌舰打得魂飞魄散,居然抛下了已经动弹不得的“怒涛”号逃之夭夭了。



描绘当时战况的画作

而另外2艘猎潜艇的表现也堪称可圈可点:在敌人舰船吨位比自己大得多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重创了南越的4号“陈庆瑜”号舰,彻底打懵了对手。

南越方面对解放军指战员的战斗精神、战斗意志以及军舰火力的性能全然无知,还以为2艘扫雷舰的火力弱、吨位小,是和渔船一样的辅助船只,结果被中国军舰的自动火力以及冲锋枪加手榴弹的“土办法”打得落花流水。

仅仅一个小时之后,我海军281、282号猎潜艇赶到战场,吓得南越战舰魂飞魄散,各自逃窜,2艘猎潜艇围着动弹不得的“怒涛”号一阵输出,顿时将之送入海底。

此次海战中,南越方面共死亡53人(一说近百人),受伤16人,被俘48人,解放军方面共牺牲18人,受伤67人,其中389号舰共有15人牺牲,是损失最大的。

海战第二天,中央军委的指挥解放军乘胜追击,一举收复了被南越军队占领的珊瑚、甘泉、金银三岛。



南海舰队指战员

而肖德万也因为在海战中的英勇表现被授予一等功,1990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后来又多次率领现代化舰艇编队到南沙、西沙巡航,看望驻守在南沙、西沙岛礁的官兵。

2019年4月21日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前夕,肖德万将军还获得了“为海军建设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荣誉。

文章部分信息来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0525111984145275&wfr=spider&for=pc&searchword=%E8%82%96%E5%BE%B7%E4%B8%87%E8%A5%BF%E6%B2%99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