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三八线是近年来国产战争片拍得比较好的一部,虽然还是有硬伤但依然出彩,

在这部剧有点战术的意味,是到目前为止对战场实景比较好的电视剧了,但离真正的还原还是差距很大。首先防守方美军,战位如此密集,这是不符合战术原则的。进攻当志愿军的队形也比实战要密集很多,这可能是为了拍摄需要,真正的战场上敌对双方的视野中是需要仔细搜寻才能看到对方的。



至于美军造谣抹黑的所谓人海战术,骗骗不了解的人还可以,稍微有点正常思维能力的人就会明白,在强大的自动火力面前别说是人,就是一群擅长奔跑的马、鹿,以如此密集的队形也不可能活着冲到阵地前一百米。

在这一部剧中,体现出了三三制的战术队形,可能是为了拍摄的需要,所以还是没有那么的精髓,但这足以获得称赞。

三三制战术是我军在近代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该战术能够有效弥补我军火力不足的劣势。

三三制并不是谁提出的,而是在不断的实战中摸索演变出来的:。
最早在抗日战争期间,战士们通过总结经验,最后由林彪总结形成了有理论体系的三三制。

并且在解放战争的时候,逐渐完善,趋于成熟。最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得到大量的应用。



三三制算是步兵中的闪击战战术了,士兵三人为一个单位,三个单位为一个班,单位中三个人分为突进兵,支援兵,掩护兵(突击步枪,机枪,精度高射程远的枪)士兵于前组长于后,一个班三个战斗小组呈三角形进攻,防御,三个班又能组成一个较大的战斗群,互相配合,分工明确。

作战小组成三角形【锥形】运动进攻。依次隔开一定的间距,与两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的三角形,依次类推至连【作战集群】。

这个三角形当中包含着众多小三角形,各个小三角形中根据敌方炮火的密集程度,制定相应的间距。
在作战过程中,班长与组长会根据战局随时通过各种手段下达变换队形的命令,所以这也使得只有27人却可以让控制范围达到八百米。同时因为前后左右有我方掩护,相互照应,在短兵相接的时候。避免了单独陷入敌军包围的境地,也可以像一张网那样撒向对方合围敌人,发扬自己的火力,扩大己方的正面打击范围,弥补了个体战斗素质的不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开敌方密集的枪炮,避免造成一死一大片的伤亡。

如果是最小单位的三人组有人牺牲,剩下的人可以作为其他三角的预备人员,也可以和其他遭受损失的队伍重新组成新的三人组,从中也可以看出,想要最大程度发挥三三制,一支队伍内所有战士不仅要默契配合、令行禁止、团结一致,还要每个战士拥有一定的战场判断/指挥能力,能随时补缺。对士兵素质、意志、士气的要求都很高,要是再配上最先进的武器……

陆地之上难逢敌手!



三三制比较有名的战果,当属留下了“敌方非但不向我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名句的庞国兴战斗小组。当时在中印自卫反击战中,与大部队失散之后。庞国兴与冉福林、王世军、周文轩组成战斗小组。深入敌后,与印军作战五次,摧毁两个炮兵阵地,击毙了印军军官多名,可谓战功赫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