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长达八年之久,期间将士们死伤无数,他们来自于全国各个地区,但其中川军的名字最为响亮,甚至还出现了“无川不成军”这句话。
其实之所以如此,与当地的局势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在抗日战争爆发前,整个川渝就处于军阀割据时期,局势极其混乱。
如此一来,各个军阀的大佬谁都不服谁,为争地盘发起战争,当时蒋介石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开始极力拉拢他们。
然而令蒋介石意外的是,无论送钱还是送别的好处,川军大佬丝毫不动摇,蒋介石也没办法。
直到后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他们在中国的国土上烧杀抢夺,此后抗日救国之风迅速席卷全国,川军当即放下个人恩怨,拧成了一股绳开始抗日。
如今在四川大邑安仁镇的建川博物馆中,就有一座以抗战为主题的博物馆,里面挂有写有“死”字的白旗,这是川军的“死字旗”。
在八年的抗战时间中,川军的付出最大,死伤无数,而四川人民也没闲着,他们会给川军提供物资,总之川军真的尽力了。
在历史上,台儿庄大捷对我国有着重大意义,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场战争是王铭章提前给创造了条件,推迟了日军的前进步伐。
王铭章四川新都县人,毕业后踏上了军旅征程,抗战爆发后率领川军将士抗日,在出发前他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川军各部被改编为第22集团军,王铭章曾指挥122师前往山西驰援娘子关,与日军展开了连番血战。
我们都知道,当初我们的装备是远不及日本的,因此前期大部分战争是以失败告终,如此使得整个22集团军伤亡惨重。
王铭章当时带领的部队也受到了严重的伤亡,但他根本来不及休息,又被派往山东藤县展开新的战争。
当时是日本想要攻入藤县,王铭章死守,日本装备齐全,而且兵力上万,而王铭章手里只有3000人,任谁看了都不是日军的对手。
王铭章也非常明白这些,但为了中国,他不能撤退,于是他开始鼓舞战士们,最终战士们个个视死如归,准备血拼。
毕竟我们在城内,日军虽然人多,但迟迟攻不下,王铭章见状开始和他们打起了消耗战,而这也惹怒了日军,后来发起了猛攻。
当时本来通信就不发达,日军还切断了我们的通信,于是这支部队成为了一支孤军,后来活的人越来越少,而王铭章最终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尽管藤县沦陷,但王铭章率领3000人歼敌2000余人,这为之后的台儿庄战争打下了基础,后来李宗仁亲自为他准备棺材,毛主席也送来了挽联。
随着英雄的陨落,王铭章的家人受到了关注,他的遗孀叫叶亚华,在王铭章牺牲后,始终未曾改嫁。
直到1951年,叶亚华因生活所迫带着儿子王道纲流落澳门,她举着写有“王铭章上将遗孀”字样的牌子乞讨。
而后来蒋介石将她们母子接到台湾,生活才算是稳定了下来,但叶亚华心中始终牵挂丈夫和故乡成都,于是在2003年回到大陆。
在2005年的时候,川军博物馆邀请叶亚华前去参观,而当她看到丈夫的墓碑后,再也控制不住情绪:“你害得我好惨!为什么到了时间不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