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约1800字,阅读需要5分钟

今日(2月7日)

《人民教育》杂志发布2024年

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

四川天府新区

《以“退役运动员教师共享”破解体教融合之困》

荣耀上榜

为充分展现基础教育战线持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效与创新经验,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教育报刊社自2024年9月中旬以来,面向全国各地和中小学校征集基础教育创新案例,共收到案例申报2089个。秉持导向性强、公信力强、创新性强、影响力强的原则,经过严格、审慎的专家评审,共遴选出十大类别、每个类别各10个创新案例,共计100个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此次四川天府新区入选的类别为“实施素质教育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

据了解,此次入选案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高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关键要求。二是充分展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三是突出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一起来看看天府新区的经验做法。

以“退役运动员教师共享”

破解体教融合之困

四川天府新区以共享教育理念为引领,将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发展与破解学校体育师资不足不优、“一师一校”编制固化等问题相结合,于2021年7月首创四川天府新区体育教师共享中心(以下简称教师共享中心),探索出一条体教资源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联动”、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运营“双轨运行”的体教融合发展新路径。

搭建人才“蓄水池”。采取“共享中心招引、教育集团聘请、学校特色吸纳”等方式,构建以“奥运(世界)冠军为引领、专职共享教师为骨干、兼职共享教师、机构共享教师共助力”的多元化共享师资队伍。针对无教师资格证的退役运动员,采取“先入驻、再培训、后上岗”的方式进行,工作期间配备1-2名资深教师作为助教,并与高校共制成长计划,帮助其尽快取得教师资格证。


↑2022年3月2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天府新区体教融合工作

做实制度“硬支撑”。构建“招、管、培、研、督、评”六位一体管理体系,研制包括通用基础、服务提供、服务保障标准3大子体系。通用基础方面,建立专家库、共享教师、遴选入校机构等管理制度,设置机构和师资进校的基本要求。服务提供方面,实行“中心管人员总量、动态调整;中心管动态岗位、学校按岗选人;中心管人员薪酬、学校使用评价”。服务保障方面,健全共享教师激励机制,在购房、就医、子女入学、教师关爱基金、评优选先等方面享受新区教师同等待遇。

构筑共享“立交桥”。创新探索“区管校用、排课走校”新模式,开发菜单式选师选课IT系统,国家体育课程由学校提需求、教师共享中心派教师,2024—2025学年度优选99名储备体育共享教师全区排课走校、多点执教,打破了教师身份限制,实现了“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


↑2022年6月30日,花样游泳世界冠军蒋文文、蒋婷婷PED讲堂在天府四中开讲,天府新区各学校游泳运动队队员、游泳运动爱好者及家长参加

打造联合“共同体”。着眼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的难题,教师共享中心与成都体育学院、成都棋院、川体集团等达成战略合作,引入中国垒球协会、四川省游协等222家体育机构入驻,发起建设区域体育行业发展共同体。与四川省游泳协会共建“三四五线”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市区共建赛艇皮划艇、射击射箭、曲棍球项目重点基地班。以210名专业共享师资组成教练员队伍,组建20支区级运动队、136支区级后备人才梯队,打通体育竞技“苗子”的小学、初中、高中对口升学通道。


↑四川天府新区教师共享中心部分退役运动员体育共享教师

抢占数字“新赛道”。着眼破解学生个性化发展难题,建立共享智慧平台,健全平台展示、选课、审核、联络沟通等模块机制,通过平台动态调配,积极推进双选精准匹配,实现学生兴趣课程“一生一课表”。共享平台开设570个课程种类,提供课程数3078门次,覆盖包括三大球、三小球、攀岩、皮划艇等在内的25个体育项目,实现12万余人次便捷选课,学期平均满意度均达98%以上。


↑天府共享杯系列赛事比赛现场

经过3年探索,共享中心平台服务学生人数超过9万名,家长整体满意度达到95.96%,全区中小学生体质优良率从2021年的55.25%提升到2023年的70.57%。共享师资与课程资源由体育向思政、科学、艺术、劳动、国防、心理健康等领域拓展,推动“五育并举”走深走实。共享中心模式探索实践对国家部委出台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等相关文件起到了推动作用,入选教育部“双减”和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记者:宿姮

编辑:李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