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是一年前,王石主动放弃万科发给他的1000万退休金后,妻子田朴珺发的一条微博,让老王放宽心,她会养家的。

可惜,老王的高风亮节,并没换来万科的涅槃重生。

昨天,传出确切消息,深圳工作组在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全面进驻了万科。

这意味着,经过3年艰难自救后,号称“地产优等生”的万科,还是没躲过和其他“差学生”一样的结局,正式进入重组程序。

我们不禁要问:地产行业真的有“优等生”吗?


答案很可能是没有。

所谓“优等生”的形象,都是媒体包装出来的。

王石曾对记者说:万科不会做利润超过300%的生意。因为暴利的生意做不长,暴利会吸引更多人进入这个行业,做的人多了,平均利润会越卷越低,卷到最后大家都没饭吃。

问题是,万科本身就是一家靠暴利生意起家的公司。80年代做外贸、90年代干地产,万科总能在暴利开始时切入,在暴利快结束时抽身。

在暴利的诱惑下,有的地产商手里有1个亿的资金,就敢做10个亿的生意,还美其名曰:高周转、高毛利、高负债。


最典型的是碧桂园发明的“5678投资法”,即一笔资金投到一个楼盘后,可以在5个月内开售、6个月内回笼、7个月收支平衡、8个月实现再投资。如此一来,同一笔资金就能在两年内盖三个楼盘!

完成“5678”的分公司可分享20%的纯利,否则集体开除。在高额收益的刺激下,员工集体癫狂,为了速度,不顾一切,建的房子足够40亿人居住。

虽然从主观上来说,万科真的想做地产公司的优等生,但在时代的洪流下,万科很难独善其身,恒大、碧桂园、龙湖走过的路,万科也要再走一遍。


这次,万科被接管的原因有近有远。近因是,2025年是公司债集中到期的一年,资金压力非常大,市场普遍对万科的偿债能力缺乏信心,债券已连跌了数日。

春节前,甚至传出公司总裁“失联”的消息,虽然最后辟谣了,但市场焦虑情绪有增无减。

原因是,近三年,万科的销售表现差强人意,销售额从2022年的4500多亿,滑坡至2024年的2460亿,暴跌了2000亿,但这还不是最致命的。

真正致命的是,万科资产的同步缩水,囤积在手上的库存房、土地、物业的价值,三年蒸发了近6000亿。

这种情况好比一个胖子,突然遇到了饥荒,原本想靠一身肥膘熬过去。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人做了抽脂手术,肥膘没了,又找不到吃的,身体一下子就垮了。


近6000亿资产上的减值,抵消了万科在化债方面的所有努力,导致资产负债率始终在70%以上,减不下来。如果6000亿的“肥膘”还在,万科的负债率本可以降低到57%。

无独有偶。

华东地区某家地产公司的老板也坦言,最近两年,他除了吃饭就是工作,几乎住在公司了,想尽了一切办法,可负债仍不受控制地增长,真不知该怎么办了。

一所学校,有10%的差生,很正常,是学生自己不爱学习的原因。但如果一所学校,全是差生,没有优等生,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出了问题?

作者:9527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