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凤凰网风财讯fengcaixun
作者 |王婷婷
2月5日,万科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发布一则重大人事公告,官宣了集团战略投资、财务、法务等核心职能部门及重要区域公司负责人的聘任。
综合1月27日的公告,至此辛杰、李峰、华翠、李_刚、田钧、赵正阳、肖静华、商德良、王智余、陈武、万梅、鄢伯通、段军、李海洋、郭伟等出身深圳国资体系的15名高管已集体上位。
万科原高管中,郁亮、韩慧华、刘肖、张海、朱保全、孙嘉、解冻等仍在职,分别担任公司执行副总裁、财务负责人、执行副总裁、开发经营事业集团总经理、物业事业集团总经理、商业事业部总经理/印力公司总裁、监事会主席(监督博商、鹏金所及财顾事业部等工作及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原总裁祝九胜辞职,朱旭辞去董事会秘书职务仍在长租公寓事业部就职。
2月6日,万科A开盘上扬,涨幅在2%以内,多只债券出现上涨。市场给予了一定积极反响,但不强烈。
第三代管理层“信息量大"
接管万科仅维稳?
查阅万科新一批国资背景高管的履历,蕴含较大信息量。
万科的“两翼”,即开发经营业务和经营服务业务,分别由两位新任执行副总裁李锋和李_刚负责。
李锋先后任职于深圳市长城地产集团、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特区建工集团、深圳天健集团等深圳国企担任高管,职业路径与新任董事长辛杰相似。
李_刚则出身公安体系,2004年7月-2017年6月,历任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科员、初级警员、四级警员、行政科副科长;深圳市公安局后勤保障处装备科科长、警务保障部装备科科长。2017年6月-2018年1月,任深圳市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纪检监察室(监事会办公室)负责人。2018年1月至今历任深铁集团办公室主任,深铁商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21年11月至今兼任深圳睿印商业董事长。
此外,万科财务、法务、战略等实权部门的新任高管可谓“专业对口”。
其中,万科执行副总裁华翠(负责集团办公室、人力资源、纪检和审计、法务、党群等)曾任茂名市纪委副书记等职务;原平安集团员工田钧接替朱旭出任董事会秘书,本职工作外还牵头处理博商及鹏金所等历史遗留问题。
万科战略投资运营管理部总经理赵正阳,现任深圳资管副总经理;财务资金管理部总经理肖静华,现任深铁集团专家;法务部总经理商德良,现任深铁集团专职监事、特区建工集团监事;开发经营事业集团北京区域管理部总经理王智余,现任深铁置业副总经理;开发经营事业集团华东区域管理部总经理陈武,现任广州天健兴业地产总经理。
万科战略投资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鄢伯通、段军,分别是现任的深圳市中小担保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投资二部部长、深圳地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集团办公室副主任万梅,现任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纪检监察室/监事会办公室主任;开发经营事业集团成本总监李海洋,现任深铁物业高级督导;开发经营事业集团安全总监郭伟,现任深圳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全总监。
“我认为深圳国资系统高管接管万科,是一种维稳行为,稳住局势、稳定市场情绪,以免万科问题演化成为全国性的连锁事件。”资深金融投资人士、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直言,这反而不是万科有救的信号。
黄立冲指出,首先从万科的股东层面,大股东深铁本身面临亏损压力,无力援助;其他股东为国家金融背景(香港中央结算、中央汇金、招商财富资管、中证金融股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而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不愿承担高风险贷款。
其次,对地方政府而言,救助所需的巨额资金难以通过严格的预算和审批流程,且财政资源有限;而救助地产公司对官员没有直接的政治利益,反而可能带来贪腐指控的风险,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与之前的决策划清界限。
再者,中央层面,政府救市措施集中在宏观调控,而非直接扶持个别企业,至今没有直接出钱大规模救助过任何一家企业,救一个单一大股东的房地产公司有利益输送和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谁也担不了这政治风险。
(深铁集团财报截图)
的确,就深地铁集团来看,2024年三季度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122.96亿元,净利润亏损80.7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87.85亿元,公司经营和资金流层面难言宽裕,对万科无论注资还是资源加持似乎都能力有限。即使有融资背书作用,没有抵押物,也难以撬动愈加谨慎的资本。
那么一个规模只有万科5%的企业(深铁),真的能救万科吗?履历和管理经验限于国企的新高管,能管好万科吗?市场仍充满疑问。
深铁入局洗牌是意外也是必然
解决万科问题长路漫漫
25年前,广东省在境外规模最大的省属企业“粤海集团”债务重组成功,成为亚洲金融危机化解的经典案例,该重组由省部级及以上领导主导完成。
时至今日,恒大、碧桂园、万科、绿地……诸多房企的规模和影响范围都早已超过粤海集团,“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债务重组”一次次被刷新。这似乎也预示着,这些更大规模的债务重组事件,需要更大更高层级的指引,才可能产生实质性推动。
而万科,又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个。
“万科是一家披着市场机制外衣的国企,体制先天具有优势和漏洞。”这是资深地产人对万科的评价。
万科的出生,其实是纯正的国企单位——前身为“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1988年股改,由国资占股60%、职工占股40%、面向社会募资2800万元,正式定名“万科”进军房地产。
往后的发展,万科也一直未远离国资,90年代末引入华远地产(华润地产前身),曾一度计划控股万科。
但由于万科大量小股东反对,最终华远只扮演了财务投资人的角色,这也给以王石为代表的“万科职业经理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万科发展交出的亮眼报表和数据,也让“职业经理人”氛围在万科内部深度根植、蓬勃发展。
“职业经理人”持股有限但拥有庞大实权、大股东有股缺权、小股东量大且股权分散……这套特别的机制,曾让万科踏上时代洪潮跃然顶流,但也因为先天散漫和分权的漏洞,容易被“野蛮人”盯上。
姚振华的宝能是争夺万科中,最为知名的一个。许家印的恒大也曾“凑热闹”横插一脚。为了防止被宝能“鸠占鹊巢”,万科紧急通过增发股票引入深铁。
时至今日,深铁从股权到管理权,已经全面入主万科,这显然不是深铁一开始的想法,却是房地产行业风险出清周期中,一个颇为必然的结局——
无论披着何种外衣,万科本质依然是国资,拥有大量国企和银行股东,规模庞大且具有全球影响力。对其处理不当或涉及国有资产流失、银行信誉评级(影响主权评级)、社会稳定等众多问题,因而“国家队”全面接管势在必行 。
“不过万科问题处理非常复杂。仅就技术层面而言,万科作为深交所和港交所上市公司,全世界都在关注,即使有钱注资万科,也需要有合法合规的方法支撑,受到很多方面上市规则的制约。万科若重组,从它的股权结构等各种方面而言,也是极其复杂的事。例如就价格一项,低了涉嫌国有资产流失,高了小股东和债主不会同意。”黄立冲直言。
这也意味着,迎来“第三代”管理层只是万科重新洗牌的一个浅浅开始,距离问题解决,还有非常漫长的过程。“万理”长征仅走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