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档电影“鏖战犹酣”,《哪吒之魔童闹海》2月6日票房已突破56亿。在光影的极致追求中,哪吒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蝶变出了新模样。可是你知道吗?哪吒其实和安徽蚌埠有着不解之缘。
2月5日,大皖新闻记者走进蚌埠市固镇县刘集镇九湾,从集贸市场到村头、渡口,说起哪吒,从老人到小孩,无人不知。这里建有哪吒闹海非遗展览馆,还有很多以哪吒为主题的雕像和墙画,哪吒闹海的传说在这里世代流传,已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符号。
美丽的传说在这里流传
哪吒闹海、安徽固镇,耳熟能详的神话与名不见经传的皖北县城,可能很多人都无法将这二者联系起来。
哪吒本是外来的神话人物,在传入中国后被不断本土化并最终演变成一个被人们敬仰、喜爱的英武少年英雄。随着元明小说普及,哪吒故事逐渐脱离佛教经典,开始演义化、大众化,其形象也由凶神恶煞的猛男变成了更加亲民、惹人喜爱的道教孩童,并在《封神演义》中将哪吒的故事定位于东海、陈塘关、九湾河,并且明确描述了哪吒的道童形象。
在固镇县刘集镇九湾广泛流传着“哪吒闹海”的故事。浍河从固镇至澥河入浍口共有九道大湾,因此得名九湾河。传说中,陈塘关就位于渡口南岸的陈渡乡陈渡村。河中有一深不可测的龙潭,潭底直通东海,宿有青、白二龙。它们每逢夏秋之际便兴妖作怪,引发洪水灾害。然而,陈塘关镇守李靖的第三子哪吒却勇敢地站出来,与二龙激战并最终将它们赶回东海。
从此,老龙潭恢复了平静,百姓们也得以安居乐业。为了纪念李氏父子,当地村民在陈塘关东门外建起七进院落的大庙,塑有左手托起七级宝塔、右手按剑而立的托塔天王李靖神像,又在九湾集南兴建哪吒庙,塑有三头六臂的哪吒神像。哪吒横眉怒目,注视河心,时刻提防青、白二龙来犯,以保护平民百姓。
各种哪吒元素充斥小镇
2月5日,大皖新闻记者驱车沿着017县道一路来到了蚌埠市固镇县刘集镇九湾,这里被认为是神话故事“哪吒闹海”的原型创作地。随着记者的不断深入,只见道路两旁,几乎每一户民房的墙壁上,都精心绘制着“哪吒闹海”的墙画。这些墙画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哪吒与龙的激战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
继续前行,一黄色建筑悄然出现在路边。门口,一块哪吒画像的石碑立在门前,而身后的建筑上,悬挂着一块牌匾,上有“陳塘關”三个大字。入门上方,另一块牌匾则赫然写着“九湾哪吒闹海展览馆”。
“这个壁画上描绘的就是哪吒在惩戒作恶黑龙,他左手拿着混天绫牢牢缠绕在龙身上,右手举着乾坤圈作势就要往下挥去……”在展览馆内,八十五岁高龄的张公课老人正热情地为游客们讲解着“哪吒闹海”的故事。他声音洪亮、精神矍铄,仿佛每一次讲述都能将人们带入那段传奇的历史。张公课老人表示,在九湾,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听过“哪吒闹海”的故事。而他自己,也不知道在这里讲了多少遍哪吒的英勇事迹。
走进展览馆,哪吒的雕像巍然矗立,院内围墙上则挂满了手工绘制的哪吒神话故事图集。二楼则珍藏着当地县志中关于“哪吒闹海”中相关地名的珍贵记载,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沿着村道继续向南,哪吒文化广场映入眼帘。两座数米高的哪吒雕像屹立在广场两侧,时刻注视着不远处的浍河。来到浍河岸边,尽管寒风凛冽,但仍有不少游客在此驻足远眺。
邹大哥是土生土长的九湾人,他告诉记者:“我从小就听老人们讲‘哪吒闹海’的故事,就是在这条浍河边上发生的。前两天刚带孩子看完哪吒的电影,今天就特意带他来这里看看。”
邹大哥还表示,听老人们说以前浍河边上还有哪吒庙、望海楼等建筑,可惜因为年久失修而最终消失。但这些传说却代代流传在九湾人共同的记忆之中。
哪吒可能是在固镇九湾“闹的海”
“‘哪吒闹海’系民间传说,追究哪吒是哪里人本就是无稽之谈,但哪吒传说本土化创作的原型却值得探讨,”固镇县人大办公室主任、蚌埠市政协文史委委员王中华研究“哪吒闹海”的创作原型已多年。通过查阅多地地方志及有关史料后,王中华发现,“明成化年间的《中都志》是‘哪吒闹海’故事创作的重要参考,而固镇九湾则极有可能是‘哪吒闹海’故事的创作原型地。”
王中华告诉记者,通过将《封神演义》与《中都志》进行对比后发现,《封神演义》中一些重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尤其是“肉球生”“九湾河”“东海口”“龙王与蟹将”及屠龙等哪吒闹海的主要地名和重要情节,在《封神演义》问世前的明成化《中都志》和明嘉靖《宿州志》等明代凤阳府方志中都能找到相同或相近的内容。
除了重合的地名外,《封神演义》的创作背景也与固镇九湾紧密相连,王中华向记者解释,哪吒形象的演化及广泛流传,与文学作品的传播密不可分,尤其在《封神演义》中对哪吒的故事有过多个章节的刻画,也让后世对哪吒形象形成了相对统一的记忆。
王中华说,《封神演义》约成书于明代隆庆(1567~1572)、万历(1573~1620)年间,目前公认的作者许仲琳生活年代约1560年~约1630年。
王中华认为,《封神演义》前三十回的主要内容与元代流行的《武王伐纣书》平话大致相同,其中第十二、十三、十四回等以哪吒为主的相关内容与元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那吒太子》大体相同。由此可推断元代的《武王伐纣书》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是创作《封神演义》前三十回的重要蓝本,是在《武王伐纣书》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基础上扩写的一部集历史和传说并存的文学作品。
“丰富《武王伐纣书》必然要查阅《史记·殷本纪》,而《殷本纪》中一共七处提到‘亳’即亳州,”王中华表示,《封神演义》的作者则肯定会查阅“亳”的相关史料,明代亳州属凤阳府,凤阳府志收录了当时亳州所有的重要史料,因而作者当时肯定首先要查阅凤阳府志,“《封神演义》之前面世的明成化《中都志》,不仅收录了亳州的史料,还收录了凤阳府各州县的“道释”“神仙”和异人,为《封神演义》中传说方面的撰写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所以才会在其中找到许多与《封神演义》相同或相近的内容。”
开发利用有助延续文化传统
三头六臂降世破魔,火尖枪舞闹海除妖。作为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哪吒是如何成为人人喜爱的少年英雄?哪吒这一形象背后又有怎样的文化意义?
“1996年我嫁到九湾这边,深刻感受到哪吒的传说在这里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九湾居委会副书记石晓丽对大皖新闻记者说,这边的哪吒闹海非遗展览馆,还有渡口等区域都是对外开放的,平时会有外地游客来这里参观。
固镇县第一中学的丁玉聪老师研究当地的哪吒传说文化已有十年之久,他也是非遗项目哪吒闹海传说的传承人。丁玉聪说,哪吒形象的演化及广泛流传,与文学作品的传播密不可分,在《封神演义》中,被刻画为灵珠子转世的三太子,在数个章节中有浓墨重彩的描述。
“上至白发老人,下至少年儿童,在九湾没人不知道哪吒的故事。”丁玉聪告诉记者,哪吒闹海传说是当地的县级非遗项目,他常会到刘集镇九湾那边去,感受那里的氛围。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华曾来过安徽固镇调研,在他看来,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有着丰富的哪吒闹海的神话故事,与哪吒有关的民间艺术也很多,当地非遗琴书就有唱哪吒神话的曲目。
赵华表示,神话人物不同于真实的历史人物,神话故事也不同于历史事件。神话故事也有基本的历史痕迹,从这个角度来看,建立在一定历史、文化基础上的开发有助于保护文物古迹、延续文化传统。
村民呼吁建设哪吒小镇
刘集镇位于固镇县城东,这里是固镇县的东大门,境内有7000亩自然原生态湿地张家湖和多处县级古村落文化遗址。如今九湾陈塘关哪吒闹海传说处,是一片美丽的湿地,茂密的芦苇交错,夏日里常有白鹭藏于其中。
固镇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张艳梅在接受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已开展多种以哪吒为主题的文旅体活动,包括与天津的哪吒文化交流,举办哪吒闹海文化研究与利用研讨会、第一届“哪吒闹海·樱花”骑行赛、第二届乡村篮球赛(村BA)、2024年安徽省“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等。
值得一提的是,“86版”《西游记》哪吒的扮演者杨斌与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及安徽高校的专家学者都曾来九湾参加研讨会。
春节期间,刘集镇组织哪吒及虾兵、蟹将等造型队伍参加2025固镇县春节民俗踩街活动,还以哪吒为主题设计礼盒包装,内装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记者了解到,当地与“哪吒”相关活动越来越多,刘集镇发展特色产业,红糖、甜瓜、董湖粉丝等受热捧,吸引游客探寻古老神话与新时代活力。
在采访中,还有不少村民期盼,能将“哪吒”打造成当地的一张名片,打造哪吒文化园区或哪吒小镇。
(来源:大皖新闻 编辑: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