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许多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多、愈合能力差等原因,一旦发生髋部骨折,各种内科慢性疾病会严重影响治疗的进展和效果,各类并发症也有可能危及老人生命。
近日,98岁的李女士(化姓)在家中不慎跌倒,本以为再也站不起来的她却幸运地遇到了烟台毓璜顶医院关节外科团队,在隋来健副主任的精心治疗下,李女士积极接受了手术,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动,目前已顺利出院。
糟糕!遭遇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李女士虽然已经98岁高龄,但平时身体硬朗,生活可以自理。半月前,她在家活动时不慎摔倒导致右髋部着地,当即感觉疼痛难忍且无法站立。家人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将老人送往烟台毓璜顶医院。
“会诊时,我发现老人神志很清楚,足背动脉搏动也很有力,这个时候我就感觉到他是有手术机会的。”烟台毓璜顶医院关节外科副主任隋来健告诉记者,髋部骨折本身并不可怕,但是一旦遇上高龄老人就非常棘手,因为很多老人并不具备手术机会,但若不手术,老人长期卧床也会导致其他的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我跟家属沟通了老太太目前的情况后,家属也很支持,愿意相信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老太太能再次站起来。”隋来健说。
隋来健(右一)在为患者查体。
面对李女士和家属的期待,隋来健决定闯一闯高龄骨折手术的“年龄禁区”,将李女士收住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择期进行手术。“完成了术前检查和评估后,我们发现她蛋白低,肺部还有轻微炎症,于是在补液、抗凝、防血栓的基础治疗之上,还为她补蛋白、增强营养,调整最好的身体状态来迎接这个手术。”隋来健告诉记者,但到了手术日,李女士却发烧了,手术被迫推迟。
隋来健(中)与同事讨论患者病情。
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呼吸内科的帮助下,三天后李女士的身体就恢复了。“期间,我们也不断地与麻醉科进行沟通,确定了麻醉方案和手术方案。”隋来健介绍,再次完善术前准备和全身心肺功能评估后,确认李女士的身体状态达到手术要求,关节外团队立即为其安排了手术。
幸运!半小时完成手术第二天就下床
给98岁的老人做手术,这对隋来健来说是“人生第一次”。但面对着这个“第一次”,他却一点都不慌。“我们平时为很多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成功实施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但这次不同的是老人年龄接近百岁,我认为需要速战速决,尽快完成手术。”隋来健说,术前我们已经通过软件测量了患者的髋关节尺寸,选定了合适大小的股骨头假体,为的就是不浪费手术中的每一秒钟和最佳的手术效果。
当天上午9点30分,手术开始。麻醉团队严格监测患者术中的血压,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最终,隋来健与团队成功为李女士施行了“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在术中保留了后方的联合腱,防止术后股骨头脱位。整个手术仅用时35分钟即顺利完成。
患者术后影像资料。
“手术很成功,术前我们本来预约了ICU床位,但李女士术后情况很好,我们就直接将她送回普通病房了。”隋来健表示,术后护理团队也十分给力,对李女士给予了特殊的关注,时刻叮嘱早活动、早喝水,预防血栓的形成,李女士术后测量双下肢等长,髋关节活动度正常,人工关节稳定性良好,第二天就能在家属的搀扶下下床活动了,一周后就顺利出院了。
患者(中)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隋来健告诉记者,对于髋部骨折的老年人来说,虽然手术依然存在一定风险,但在评估心脏、肺部等功能以后,如果条件允许,尽早手术非常有必要。“完成高龄老人的手术很有成就感,但手术的成功更多的是得益于团队的配合,无论是麻醉团队还是护理团队,都可以让我们毫无后顾之忧地专注于手术本身。”他说,烟台毓璜顶医院关节外科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强大的医院平台可以最大程度地给高龄、危重患者提供医疗安全保障,使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尽早下地,恢复下肢功能,从而有效减少因长期卧床而造成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患者减轻痛苦,回归正常生活。
烟台毓璜顶医院关节外科副主任隋来健
通讯员 李成修 李添祎 姜宗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