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刚刚结束,各主流车企公布了最新销量数据。中国汽车市场在春节假期与行业转型的双重影响下,呈现明显的分化态势。头部车企凭借技术积累与全球化布局逆势增长,部分新势力品牌则因竞争加剧出现销量波动,而传统车企的转型压力进一步凸显。
一、整体市场:销量分化显著,新能源渗透率再创新高
1月中国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规模约175万辆,同比下降14.6%,但新能源汽车零售量达72万辆,渗透率突破41.1%。尽管工作日减少与春节假期导致销售周期压缩,比亚迪、吉利等头部企业仍实现同比大幅增长,而长城、广汽埃安等车企销量下滑,市场呈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关键数据亮点:
新能源渗透率超40%: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车企新能源销量占比分别达56.6%和45.4%,技术迭代加速替代燃油车。
出口成增长引擎:比亚迪海外乘用车销量6.63万辆(同比增长83.4%),奇瑞、长城出口占比分别达约20%、34.6%。
三巨头格局稳固:比亚迪(30.05万辆)、吉利(26.67万辆)、奇瑞(22.43万辆)合计销量占市场40%,形成“BGC”(比亚迪、吉利、奇瑞)第一阵营。
二、传统车企:技术驱动与全球化战略主导竞争
1. 比亚迪:全产业链优势巩固霸主地位
比亚迪1月销量30.05万辆,同比增长49%,其中插混车型占比超56%(17万辆),商用车板块同比暴增7倍。其成功得益于:
技术护城河:刀片电池、DM混动系统等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覆盖从10万元级海鸥到百万元级仰望的全价位段。
全球化布局:海外销量占比22%,在96个国家铺设销售网络,并加速海外建厂以规避贸易壁垒。
2. 吉利:多品牌协同发力,新能源增速领跑
吉利以26.67万辆创单月新高,新能源销量12.1万辆(同比+84%),银河系列(9.35万辆)与极氪(1.19万辆)成为增长主力。其核心策略包括:
架构创新: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支持纯电、混动等多种能源形式,雷神电混系统热效率达46%,续航超2000公里。
高端化突破:极氪007 GT、领克900等车型瞄准豪华市场,品牌均价持续上探。
3. 奇瑞:稳守第二阵营,新能源仍需加速
奇瑞1月销量22.43万辆(同比+10.3%),连续6个月突破20万辆。捷途纵横系列与智界品牌(1.3万辆)贡献增量,但新能源销量5.69万辆(同比+172%)仍与头部存在差距,需加快纯电平台布局。
4. 长城:转型阵痛显现,海外成唯一亮点
长城销量8.09万辆(同比-22.2%),仅魏牌新能源(5007辆)实现增长。其方盒子SUV(3.5万辆)与海外市场(2.8万辆)表现稳健,但纯电车型竞争力不足,转型压力加剧。
三、新势力:小鹏逆袭登顶,理想遭遇瓶颈
1. 小鹏:智能化+性价比重塑竞争力
小鹏以3.04万辆(同比+268%)重返新势力榜首,MONA M03(1.5万辆/月)与P7+(2万辆/2个月)成为爆款。其成功源于:
技术下沉:XNGP智驾系统渗透率达87%,15万-20万元区间以高性价比抢占市场。
全球化试水:右舵版X9登陆新加坡,欧洲四国市场同步拓展。
2. 理想:产品周期青黄不接,增速罕见转负
理想交付2.99万辆(同比-3.97%),环比腰斩。L6累计破20万辆,但新品空缺导致增长乏力,需加快纯电车型落地以应对政策与市场变化。
3. 零跑、深蓝:性价比路线稳守中端市场
零跑(2.52万辆,+105%)与深蓝(2.46万辆,+34%)凭借C01、SL03等车型,以“配置越级+价格亲民”策略巩固10万-20万元市场,但面临小鹏、吉利低价车型的挤压。
4. 华为系:鸿蒙智行生态初显锋芒
问界、智界等品牌合计交付3.5万辆,问界M9(1.25万辆)稳居50万元以上豪华车榜首。华为智驾与鸿蒙座舱赋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四、挑战与趋势:淘汰赛加速,全球化与智能化定生死
1. 国内市场:价格战常态化,盈利承压
1月已有车企启动促销,但低价策略难以为继。乘联会预测,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将超50%,车企需平衡销量增长与毛利率(如小米SU7连续4月交付2万辆,但年目标30万辆承压)。
2. 技术竞争:智驾与补能体系成关键
小鹏XNGP、华为ADS 3.0等系统推动城区智驾普及,超充网络与换电(蔚来累计换电站超2500座)成为用户体验决胜点。
3. 全球化:从“产品出海”到“产业链出海”
比亚迪泰国工厂、奇瑞南美基地等项目加速落地,中国车企正从单纯出口转向本地化生产,以应对关税壁垒与地缘风险。
结语
2025年首月,中国车市已显露出残酷的淘汰赛征兆。头部车企凭借技术储备与全球化布局构建护城河,新势力则需在智能化与成本控制间找到平衡。随着L3级自动驾驶落地与欧盟碳关税实施,行业洗牌将加速。唯有持续创新、精准定位且具备全球视野的车企,才能在这场“生死竞速”中赢得未来。
(数据源自公开信息)